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寄售行摇身变成“地下典当行”
www.zjol.com.cn  2002年02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消息  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本发票、一个简陋的门面———这就是目前不少寄售行的写照。近两年来,全省各地的寄售行发展迅猛。以上虞市为例,仅百官城区就有19家之多。

    寄售业的兴起,对一些有多余物资的人来说是件好事,通过这个中介机构出售多余的物资,省心又省力。但是寄售业不同于典当业。典当业是一种特殊融资机构,需经严格审核后才能取得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典当行注册资本的最低标准是300万元。而那些寄售商行一般只需几万元的资金便可开办,且办证手续简单。

    笔者近日深入调查发现,上虞市寄售行业由于受高额利润驱使,有的已经“变味”,甚至成了“地下典当行”。一些寄售行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寄售范围是通讯设备、生活用品、工艺饰品、车辆等,其实什么东西都可以“典当”。

    在上虞文化小区的一家寄售行中,笔者随便拿出一只当时买价1800元、已使用近一年的手机,一位伙计说只能“当”300元。笔者问:“是否什么贵重物品都可以典当?”他回答:“基本上是这样,除了字画等一些较难鉴别的物品外。”知情者告诉笔者,假如顾客持一条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到寄售行寄售,可以获得大约3000元的现金。当有人购买时,寄售行就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并向原主人收取高额佣金;若无人购买,而原主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赎回时,金项链便归寄售行所有了。

    由于寄售行经营典当不属于正当业务范围,一旦客户与之发生纠纷,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在上虞,不少寄售店蜗居于小街窄巷中,店内除了几辆摩托车和几个打牌的老头老太,老半天不见有人去光顾。然而一到晚上,这些白天看上去经营惨淡、门可罗雀的商店,却频繁有人光顾,据说大多为赌徒。

    “请出示身份证!”这块牌子几乎放在每家寄售行的最显眼处。然而,真正遵循这一行规的有多少却很难说。有些寄售行在接受“当”物时,对物品来源根本不作审查,许多被盗、被抢的涉案赃物畅通无阻地流入商行。这无疑为犯罪分子销赃洞开方便之门。

    上虞百官派出所的一位干警说,派出所对寄售这一行业的管理动足了脑筋,如定期召集业主开会,使用统一的发票等等,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尽管如此,对寄售行的管理仍难度不小,而且诸如其超范围经营等问题,不属警方管辖范围。

    有关部门认为,像上虞寄售行的现状,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寄售业,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章建民 通讯员 杜静静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