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张金:不吹牛的牛皮大王
www.zjol.com.cn
2003年07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2年,制革行业的浙江卡森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税后利润1.3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在海宁众多企业中遥遥领先。刚刚过去的2002年,我国制革业的王牌 企业卡森仅出口成品沙发就创造了3500万美元的销售额,美国前五大家具销售商有三个和卡森建立了关系。
创富历程:
1980年,初中毕业的朱张金开始了贩卖领带、袜子的小买卖。
“当时我家经济条件全村倒数,兄弟姐妹4个,我排行老大,琢磨着做生意也许能改变命运。”朱张金这样说。他修过电器、办过针织厂。到了1988年,有了2.5万元积蓄的朱张金想办一家制革厂。
那时候私人办厂阻力重重,可朱张金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恰巧这时候石前村的一家制革厂濒临倒闭,朱张金东拼西凑借了19.5万元,让村里出面买下了那家厂3.5万元的设备,换来了一张宝贵的营业执照。村里怕以后出问题,坚持要和朱张金签协议,把丑话说在前——“所有亏损与村里无关,所有盈利归朱张金所有”。就这样,朱张金办起了债权债务全由自己承担的戴帽子企业——华丰制革厂(“卡森”的前身),开始了他的制革生涯。朱张金高价买壳经营,引来村民议论“这下要拆烂污了”。
当时在海宁已经有十六七家皮革厂,很多人并不看好朱张金再来分这碗羹,可是谁又能想到,十几年之后,这家企业不仅没有败落,反而越做越好,成了中国皮革行业中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从1988年2.5万元资本金起家,到2001年浙江卡森股份实业有限公司拥有25亿元资本金,朱张金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依靠他对市场的洞察力。当初海宁有17家制革厂,现在其中的15家已经没有了踪影。
都说朱张金是个经商天才,朱张金一年中有1/3时间在国外跑生意,他的解释是“我很喜欢跑出去看看,别人看的也许是眼面前的东西,我看到的是后面的机会。”
“出手快,眼光准”,卡森的董秘包叙根佩服地说,“卡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一次产品调整都比人家快。”
对市场,朱张金常常会有很多“怪”想法。1993年、1994年,朱张金通过多次到莫斯科考察,决定到日用消费品匮乏的俄罗斯当一回“倒爷”。当时俄罗斯治安混乱,许多人为他捏把汗,但朱张金一算,国内皮衣的利润只有5%—8%,在俄罗斯卖一件皮衣的利润至少有10美金,即使加上各种风险损失也值得去闯一闯。1995年下半年,朱张金在莫斯科成立了一家公司,当地出现了抢购卡森皮衣的风潮,一天可卖几千件。光靠卡森自产的皮衣显然远远解不了俄罗斯的远渴。1996年,卡森在海宁成立检控中心,由卡森统一提供羊皮、款式、辅料,让海宁的60个皮衣加工 厂为它定牌加工。那一年在俄罗斯总共销掉了60万件卡森皮衣,去掉各种各样风险、损失,以每件赚30元计,卡森净赚1800万元。
当海宁老乡纷纷北上与朱张金抢着去俄罗斯卖羊皮衣时,他却转身做起了猪皮生意。1994年,国内皮革业一度走低,许多小企业倒闭,卡森却反其道行之,投资1000万元扩大猪皮革生产规模。不少人感到惊奇,朱张金说,小企业倒闭了,市场份额让出来了,卡森正好可以抢占市场。果然,卡森当年盈利750多万,比上一年增长6倍。
1997年4月,朱张金等几十家海宁皮革企业的老板一起到香港参加皮革展,展会上猪皮制品行情清冷,很多老板心灰意冷,但朱张金却有意外的发现:展会上中国大陆、台湾、南韩、斯洛伐尼亚的企业展出的都是猪皮制品,而美、英、德等发达国家企业展出的都是牛皮。
“虽然我没有找到市场,但决定把猪皮停下来。”从香港回来,朱张金宣布:要把猪皮生产线停了,上牛皮生产线。卡森高管层里有个副总急得跳起来,“明年600万利润,我来承包(猪皮生产线),行不行?”朱张金斩钉截铁地摇头,“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每个人都认同的话,太晚了”。他认准了牛皮市场比猪皮市场大,决意不给自己留退路。
1998年,浙江土畜进出口公司把一张100万平方英尺的猪皮单子交给朱张金做,如果接这个单子半个月就可赚100万,但朱张金没有接。许多人都说朱张金疯了,要知道当时许多企业因接不到订单而嗷嗷待哺呢!
当卡森开始生产牛皮时,人家还不相信中国企业也能拿出牛皮。朱张金想办法让了家合作商,把产品销到国外去。渐渐地,老外开始认“卡森”的品牌。2001年2月,经美国最大的家俱经销商推荐,卡森的牛皮革沙发摆进了美国白宫。
朱张金在“皮”字上做足了文章,高档汽车的沙发革和汽车座垫革也成了卡森的产品。据了解,卡森目前正和一世界著名汽车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朱张金这一次又要转向哪里?
精彩故事·不懂洋文“哑巴吃黄连”
当初朱张金去俄罗斯做倒爷时,只带了一只计算器,只学了10个俄语单词——“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钱、行、没问题”。后来他到欧美做生意,也感觉语言不通,做生意就像聋子、瞎子一样困难。
1999年冬天,朱张金到美国参加一个皮革展,一个加拿大商人向他推销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张,朱张金听了心中窃喜,他想这landcows怎么跟 deadcows一样便宜呢?(在朱张金的理解,死牛皮应是deadcows,而没听说过的landcows则一定是好皮),他兴冲冲地从美国飞到加拿大看货,结果大失所望,那landcows就是deadcows,而老外没有骗人,因为死牛皮就叫landcows而不叫deadcows。
一字之差,让朱张金跑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很多冤枉钱。从此,他下定决心苦学英语。而今,只有初中文化的朱张金已能用一口流利英语自如给老外介绍卡森的产品了。
创业心得:这个看似“未老先衰”的年轻企业家,骨子里透着睿智。他认为要经营一个企业,要有明锐的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而要把目光放远,看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有事事走在别人前头,才有必胜的把握。此外,市场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紧跟市场的步伐,并牢牢把握住人才,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苏敏 章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