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黄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昨天在杭州举行
www.zjol.com.cn  2003年35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1月9日讯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先生的忠实弟子和战友、著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黄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年1月2日15时1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黄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杭州举行。没有哀乐,只有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遗体告别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在黄源生前所喜爱的昆曲声中,沉痛告别这位为我省文艺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前辈。

    省政协主席刘枫、省委副书记梁平波出席今天的告别仪式。

    薛驹、王家扬、王其超、翟翕武、王耀亭、张学义、孙家贤、陈法文、邱清华、赵景棠、王黎夫、金孟嘉、于克家等老同志,以及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文艺界人士和黄源同志的生前友好出席告别仪式。

    黄源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卢展工,原国务委员、原公安部部长王芳,原中央纪委副书记陈作霖,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省政协主席刘枫,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金明,省委副书记乔传秀,省委常委、秘书长张曦,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送来花圈。

    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各省区市文联和作协,浙江省各市文联,黄源同志的家乡海盐县委、县政府,巴金、贺敬之、刘白羽、柯岩、周而复、郁风、黄苗子等老文艺家和胡风夫人梅志、鲁迅之子周海婴夫妇、萧军女儿萧耘夫妇等,分别发来了唁电、唁函,对黄源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根据黄源同志遗愿,今天的告别仪式不放哀乐,代之以昆曲。黄源同志的骨灰将安放在海盐黄源藏书楼。

    黄源(曾用名黄河清、何连、澄清),1906年5月1日出生于浙江海盐县。1937年8月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入党。1932年6月,到上海生活书店任编辑,担任《文学》编辑、《译文》主编。1937年10月,到长沙、汉口等地抗日流亡、写文章。1938年11月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一支队参观采访。1939年3月正式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抗敌》杂志编委。皖南事变突围后,历任华东局宣传部出版科科长、华东鲁迅艺术分院教导主任、《江淮报》副总编辑、浙东行署委员兼文教处处长、华中分局文协主任、华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5月后,历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浙江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局长、省委候补委员。1957年,黄源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1960年摘帽。1979年2月予以改正,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恢复原工资级别。1979年6月,他重新恢复工作后,先后任浙江省文联筹备组副组长、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省作家协会主席,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黄源同志还担任过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鲁迅、茅盾研究会顾问、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等职。1986年12月离休。

    黄源同志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追随鲁迅、茅盾先生,活跃于“左翼”文坛,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和亲密战友。1933年参与编辑茅盾先生主持的《文学月刊》,1934年主编由鲁迅主持的《译文》杂志及《译文丛书》,并与茅盾、巴金等编辑《呐喊》、《烽火》等抗战文艺刊物,翻译出版了《屠格涅夫生平及其作品》、《屠格涅夫代表作》、《高尔基代表作》、《三人》、法国格莱塞长篇小说《1902年级》、加拿大哈利逊中篇《将军死在床上》、日本《短篇小说译丛》、《普式庚研究》、《外国作家研究》等10多部作品。鲁迅先生逝世后,黄源为治丧办事处成员,日夜为之守灵,是鲁迅灵柩落葬时16个抬棺人之一,并与萧军等人一起编校《鲁迅先生纪念集》。

    参加革命后,黄源同志一直在文艺界担任领导工作和文学创作、编译活动。他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爱惜、培养文艺人才,团结文艺界同仁,为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上海任职时,经他提议,成立了全国首座鲁迅纪念馆,他与老友茅盾一起请毛主席题写了“鲁迅先生之墓”的碑铭,亲自主持接管、创建、改造了上海戏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华东实验越剧院、上海外语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等。他大力提倡现代戏和现代文学艺术,为繁荣新中国的文教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他主持改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欢迎。1955年,他亲自领导、参与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两个优秀戏剧作品都倾注着黄源同志的大量心血。他对地方戏剧的推陈出新付出辛劳,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主持下创办的《东海》文学月刊等杂志,内容丰富健康,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对指导全省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培养文艺人才,建立浙江文化艺术学校,他亲自兼任校长,培养了一批编剧、导演、演员等艺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为全省文学艺术创作演出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的革命经历,黄源同志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环境,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都以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坚信自己的理性选择,坚信党的事业必将兴旺发达。他的经历是一个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过程,走的是一条知识分子虽历经坎坷,却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革命之路。他是一位党性坚强、情操高尚的革命文艺战士,是一位在文艺工作中勇于创新、成绩卓著的领导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诲人不倦、谦虚谨慎、彬礼待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的纪律,胸怀开阔,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关心群众。

    黄源同志离休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他十分关注文化艺术工作,对我省文艺的发展和繁荣表示由衷的高兴。在生病住院期间,仍然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创作,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忆念鲁迅》、《鲁迅致黄源信手迹及注释》、《在鲁迅身边》、《黄源回忆录》等著作,撰写了多篇序言和纪念文章,以顽强的毅力和疾病作斗争,表现出共产党人的达观和坚强。病重期间,他仍然非常关注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专门请子女在病床前读有关十六大的新闻报道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并衷心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充满信心。

    黄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使我省文艺战线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我们将永远缅怀黄源同志。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刘慧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