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流传的“梁祝”传说,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已经成了宁波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梁祝”距世界文化遗产究竟有多远?申报中具体会遇到哪些“门槛”?若申报成功将会对宁波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带来多大好处?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来甬参加“梁祝传说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研讨会”的与会专家。
“梁祝”已具 “申遗”实力 去年5月1日,在宁波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有关研讨会上,鄞州区政府首次提出欲为“梁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课题。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申遗”前必须经过这么几个步骤:请专家论证有没有申报的资格;论证通过后要提出切实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保护方案,宣传落实联合国和本国政府文化保护法规等;之后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面向联合国申请。为此,华东师大中国民俗保护开发研究中心、鄞州区文联等单位人士多次在宁波及周边地区调查考察,并走访了一些民间艺人,现已初步整理出一套《梁祝传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与申报可行性研究》资料。
华东师大陈勤建教授、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等认为,“梁祝”已经具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力,理由是体现民族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以非物态的形式比如说以口头、行为、心意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各样的一个地区的艺术传统,代表了这个地区民众的共同愿望、共同价值,长期以来始终如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民间有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祝。对照之下,梁祝传说已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她如清风杨柳,缠绵悱恻,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在这四大传说中,“梁祝”是传播范围最广泛的,除了汉族以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亚和朝鲜等国家都有流传,并以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形式传播,从而使“梁祝”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梁祝”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可概括为三点:追求爱情自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如“梁祝”化蝶正体现了民间对生命的看法:人死了并不消灭,而是转变为另外一种形态。“梁祝”虽是一个传说,但其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对爱情婚姻的理解等,即使在1600多年后,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申报重任为何落在宁波
据悉,现在全国各地关于梁祝合葬墓(遗迹)共有10处,分别在宁波高桥、甘肃清水、安徽舒城、山东嘉祥、山东微山、江苏宜兴、江苏江都、河南汝南、四川合川、河北林镇等地。关于梁祝读书地的传说有6处,而梁山伯庙只有宁波1处。在浙江、甘肃、广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都有关于梁祝的传说。
经专家考证,梁山伯原为鄮县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梁祝”死后化成了蝴蝶,蝴蝶相对来说南方较多,而传说中祝英台又是坐船去上学的,说明了这个传说是发源于江南水乡。据调查考证,浙江省是我国梁祝传说发源篇目最多、流传最多的省份,而宁波又是浙江省内篇目最多、流传最多的地区。
另据宁波梁祝文化公园发展总公司总经理严友祥介绍,目前专家组通过对各地有关梁祝传说“遗迹”的调查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有关文化文字资料的梳理、鉴定,已经一致公认“梁祝”最原始的发源地在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一带。因此,“梁祝”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也落在今日宁波人头上。
具体申报要到2005年
日前,鄞州区政府已经委托文化部下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正式申请。专家认为,凭着“梁祝”千百年来流传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申报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的。
专家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只有1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格鲁吉亚的多声部合唱复调唱法、日本的能艺和狂言、玻利维亚的奥鲁罗狂欢节等都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昆曲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申报是海外华侨提出来的,而这次是国内首次主动提出要保护民间文化。专家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这次“申遗”,唤起民众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梁祝是一个口头的传说,一个非物质的东西如何保护呢?专家们认为,对口头文化的保护就是要维持它的原生态。如请原始传承地的老人们口头讲述这个传说,像以前那样,恢复在桥头讲述故事的传统。这样一代传一代,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将衍化为宁波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且表现形式有待于更加丰富,以使其成为宁波文化产业中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世界品牌。
据悉,联合国世界遗产申报章程具体条件有5个:这种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和社区文化历史中;能够作为一种手段,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是现代和传统的惟一见证;能够进一步开发和持续发展;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
据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刘魁立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今年中国将把古琴艺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梁祝”最快也要在2005年才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而两年一个名额,在中国众多濒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
“梁祝”文化三大保护措施
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向记者透露,今后“梁祝”文化的保护有三大措施。首先要保护梁山伯古墓,以古墓为中心,专门划出一块场地设立古墓保护区;二是建立梁祝资料博物馆,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征集与传说有关的资料,培训专业调查队伍,收录有关“梁祝”的文学、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电影、电视、剪纸等,同时设立“梁祝”文化保护网站,向全世界公开,供世界各国研究者共享;三是以梁山伯庙为中心,将梁山伯庙庙会文化也列入保护规划。同时,以商业运作手段开发、弘扬、宣传“梁祝”文化。设想由宁波市政府出面,组织《梁祝》越剧折子戏、小提琴协奏曲、电影等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交流,以扩大“梁祝”文化和宁波的影响。鄞州区政府继续办好中国梁祝婚俗节。
过去,梁山伯庙庙会每年春秋两次,分别在梁山伯的生卒日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十六举行,规模盛大,是民间重要的娱乐场所。据悉,1946年,宁波当地庆祝抗日战争胜利,高桥梁山伯庙庙会曾达到10万人次(而当时宁波城区也只有30万人口),连美国的报纸也作了大量报道,并配上一幅航空拍摄的庙会盛况照片。
麻承照说,今后将优先考虑保护濒危文化,有意识地保护庙会中的舞龙、舞狮、抬阁、鼓阁、沙船、高跷、女跑马等各种民间艺术,并加上各种土特产、时令糕点、小吃等文化。梁山伯庙庙会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说明庙会已成为当地百姓表达情感的重要场所,成为周围上百里地区民众主要的娱乐活动场地,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申报成功 绝对“利好”
获悉“梁祝”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市政府大型活动办公室主任陈国强认为,这是我市今后5至10年内一个“利好”目标,又是个艰巨的重任。“申遗”一能保存弘扬民族文化,二能提高宁波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他举例说,安徽夥县西递村、宏村,山西平遥等地,过去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小镇,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这一无形资产迅速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世界各地游客都慕名而去,年游客接待量达百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超亿元。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明说,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带着这部影片前往日内瓦,他在向外国朋友介绍时,说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梁祝传说”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随后,“梁祝传说”这个经典故事,伴随着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他认为,“梁祝”传说不是真正的历史,她是一个经典的民间传说,其珍贵意义在于她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加工、丰满,最后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是她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借“梁祝”申遗东风,梁祝文化公园只要抓住时机,与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读书地杭州万松书院、祝英台娘家上虞祝家庄等景点一道联合,进一步挖掘“梁祝”文化的内涵,就能使宁波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一次升华。
据悉,刚刚重建的杭州“万松书院”也大做“梁祝”文章,院内堂、斋、阁、亭,都散发着浓厚的儒学气息,已经成了今日西湖南线上的一个旅游新亮点。他们说,如果“梁祝”申遗成功,那么“万松书院”也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