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我与倪萍话新作
www.zjol.com.cn  2003年41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春节前夕,我应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邀请,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2003年《百花迎春》春节大联欢。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联首次举办由戏剧、电影、音乐、美术和曲艺家等11家协会500多人组成的盛大联欢会。此前,中国文联来电邀请我参加这次联欢大会,并要求我立即赶到黄岩,拍一张叶根土的妻子高阿二和子女在一起的《新全家福》照片。1月18日,我完成拍摄后,立即赶到北京华北大酒店,向联欢大会报到处报到。

    1月25日15时,天空飞舞着小雪花,外面有点冷。当我走进《百花迎春》大联欢的会场时,感觉里面像南方的阳春三月,迎春气氛很浓。我正在寻找自己的座位时,姜昆跑过来叫我:“徐老师,你来了,我们和倪萍都在等你。”“你怎么记得我姓徐?”我问。“我们已经是第4次见面,有两次在杭州和余姚。”我和姜昆谈得正起劲时,突然有人在我背后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中国文联前副主席吕厚民,他把我叫过去,坐在他边上,又把新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邵华少将请了过来,并把我介绍给她。邵华听完介绍后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对一户农家进行50多年的连续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一种毅力和精神,才能去完成这样一件在摄影界传为佳话的事,我认为你是抓住了机遇,充分发挥了摄影纪实这一特点——这是其他新闻手段和文艺样式都不能替代的特点和优势,我祝你成功。”

    “等一会,他与倪萍要上台,介绍摄影作品《新全家福》,这是我们摄影界惟一从外省调进京来的‘亮相’人物。”中国摄影家协会党委书记于健笑着对邵华说:“徐永辉同志是协会最早的会员之一,他在摄影界是很有影响的摄影家,希望你能看一看他的作品,听一听倪萍对徐永辉同志的介绍……”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我们正在谈起倪萍的时候,倪萍朝我走来了,她亲切、大方、毫无拘束地把我拉到第5桌座位上,向我介绍在座的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们。当介绍到王文澜时,她说:“这位是我的先生,叫王文澜。”文澜和我都笑起来了,倪萍恍然大悟:“原来你们早已认得了。”“是的。”我回答说:“我们认得至今有20年了,比认得你还要早10年。”倪萍笑着说:“我们3个人也来一张合影,再过10年再来一张,好吗?”

    站在舞台上的主持人赵忠祥也在笑,他笑着并大声叫喊: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媳妇倪萍上场了……倪萍满面笑容地走上舞台,说:“我是在1994年的春节晚会上,介绍徐永辉同志拍摄的4幅《全家福》照片。今天徐永辉又带来了新世纪以来第一幅《新全家福》照片,反映新时代的农民,正在奔向小康社会。”台下的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倪萍叫我上台,和大家见面。倪萍首先问我,“徐老师,从1994年春节晚会到现在快10年了,你看,我老了吗?”“一点也不老。”我说:“和以前差不多,还是很年轻。”“你今年几岁?”倪萍问我。“37岁。”我说。“喔,杭州73岁,叫37岁。”倪萍接着问:“这次你带来什么新作?”“就是这一幅《新全家福》照片。”“这桌上放了许多菜,”倪萍问:“是否你从杭州买去的?”“不,我是他们请去的客人,每年要去两三次,去时在街上买点香蕉和糕点给姥姥吃。这一次我们在叶根土的小儿子叶兴友家里作客,另外还有他的哥哥和姐姐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菜肴比平时要好一些,这是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南方人的习俗。你看,这碗里还有螃蟹,我带头不吃,我对大家说:‘这几只蟹我带到北京去,让大家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后来我一想,还是拍一张照片,让大家看看也是分享了成果。

    看看现在,比比过去,真的生活改善了不少。叶兴友对我说:‘我结婚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艰苦奋斗创新业。现在生活好了,也要勤俭节约……’”台下的观众听到这里,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我们的节目结束后,倪萍又走到我面前,轻轻地对我说,你回去后,请代我向浙江日报的同志和读者问好,祝大家羊年快乐,心想事成。昨晚19时30分,央视三套播出了《百花迎春》联欢会实况录像。
    
  视点助读:徐永辉和《一户人家五十年》

  《一户人家五十年》是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徐永辉半个世纪跟踪摄影的作品集。里面收录的100多幅照片,记录了普通农家几代人的生活经历。1950年春天,刚当上浙江日报摄影记者不久的徐永辉第一次单独下乡采访。在嘉兴七星桥,他遇到了叶根土一家,并为他全家拍了一张“全家福”。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徐永辉开始了对像叶根土这样的千家万户百姓命运的关注和追踪。他明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时隔4年,徐永辉又来到七星桥,但是,叶家已人去屋空。乡亲们说这家人本来就是逃荒而来的,现在解放了,恐怕他们又回黄岩老家了。

    徐永辉携带那张“全家福”照片,辗转来到黄岩,托人打听,却无法寻到叶家的下落。在此之后的日子里,他又去过5趟,结果还是音信杳无。可是,这户普通的农家在徐永辉的心中梦牵魂萦,他多么想再拍一张新的“全家福”!徐永辉毫不气馁,每次采访路经黄岩,他都留心打听,问乡村邮递员,问旅店掌柜,问长途车司机……终于在一次旅途中,偶然问到了一个叫凉棚岭的村庄,与叶根土全家重逢相见。此时已是1959年9月底,国庆10周年的前夕。徐永辉如愿以偿地又拍下一幅“全家福”。

    从此,徐永辉和叶家结下了不解的亲缘。3年后,叶家大女儿结婚,特地请徐永辉去当佳宾。徐永辉送上的“贺礼”是新旧两张“全家福”,却被根土作为传家宝交给女儿当“陪嫁品”。之后,每当叶家有什么喜事大事,都会写信告诉徐永辉,而徐永辉数十年来到叶家不下200次,常来常往,常拍常新,由此推出了一组组跨越时空的摄影报道,如同徐徐展开的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其中的6张照片,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作为国史陈列品永久收藏。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徐永辉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