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关键是创新科技体制
www.zjol.com.cn  2003年40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体制困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有关人士面对“甬薯一号”推广遇尴尬现象发出的议论。

    省农科院副院长孟智启认为,“甬薯一号”面临的尴尬,反映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目前科研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市场体系等3个体系脱节问题日益明显,尤其是成果转化体系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瓶颈。孟智启说,为什么科技人员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农民不愿意接受?关键是科研没有与市场接轨。要改变科研单位只管研究开发、不管市场的状况,首先必须走科研与生产、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建立与农业产业化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面向市场搞科研。其次是科研部门要加快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比较完备的科技成果吸收消化体系来加快成果的转化。第三是加快建立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据介绍,去年,省农科院通过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共推广各类科技成果200多项,农业新品种的推广面积达1000余万亩,推广畜禽良种700余万羽(头),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32.8亿元。省农科院还在全省建立了11个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一些成果通过在园区孵化,并以园区带动周边农民,以点带面,加速了成果推广。

    在谈到科技体制创新时,一些专家指出,要打破科研与推广体系条块分割的界限,破除科研部门只管成果研究开发,农技部门只管成果推广的传统体制弊端。这几年来,我省许多民间科研机构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制什么,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义乌市21家民间农业科研所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上基本形成了“科研所+企业+园区(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在全市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达5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适用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

    面对“农技之花”难以结出“增效之果”,农技推广频频遭遇“花多果少”的尴尬,有关部门人士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快农科推广体制的创新。要按照省里提出的“搞活国家科研院所、重组基层推广体系、发展民营科技组织”的精神,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农业转化和推广机制。特别是要大力鼓励科技人员、龙头企业、农村能人等创办民营科技组织,促进产学研、科工贸、农科教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增强科技对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支撑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作用,直观地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技术示范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推广与科研相联系,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在重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中,重点是要使基层农技推广经营性与公益性分离,科学合理确定公益性职能和设置推广机构,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经费。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章建民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