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情景喜剧,杭州“软着陆”
www.zjol.com.cn  2003年24月1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自从一个叫英达的家伙用一种据说是好莱坞的样式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后,这种轻松有趣的室内剧受到国内观众的广泛喜欢。如今,情景喜剧北有《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横扫大江南北的“京派”,南有《老娘舅》、《上海屋檐下》这样红遍上海滩的“海派 ”。而杭州,却似乎一直冷眼旁观着别人家的好戏,“不赶热闹场”。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情景喜剧,在杭州悄悄地“软着陆”了。

  4月19日我市发生非典疫情后,杭州电视台迅速组织影视频道和文艺界的多股力量,拍摄了三十集的情景喜剧《非典型剧场》(见杭州日报5月22日报道《杭城传媒的一次快速反应》)。一批滑稽戏、小品演员,操着杭州话和各种江浙方言,以贴近生活的姿态幽默演绎了非常状态下的人生百态,传达了非典时期人们应有的健康生活理念,一时间广受坊间瞩目,“到点了,老百姓饭碗一捧,当样板戏一样看(著名莲花落演员翁仁康语)”,节目收视率之高超出了同期的黄金档电视剧。

  《非典型剧场》的效应,日前也引发了杭城专家学者的一番探讨。著名作家王旭烽认为,杭州可以走出一条既不同于“京派”,也不同于“海派”的“南方情景喜剧”路线。浙大学者陈晓云索性称为:“杭州都市情景喜剧。”

  事实上,杭城不少电视人、文化人正不约而同地进行着本土化情景喜剧的探索:由王旭烽总策划、省作协大家影视制作的情景喜剧《引爆礼仪》在小营巷拍到了三十多集,杭州电视台另一部情景喜剧《开心老茶馆》昨天也在萧山“引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杭州文化领域将树起一块“本土情景喜剧”的品牌。

  ■声音

  ●虽然抗非典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非典型剧场》还是要继续延伸下去,高考、全民健身、诚信,教育……都可成为话题。搞得好,可以做成产业!

  市记协主席舒士越这样建议。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刘笑声则说,拍摄这样的节目也给杭州曲艺演员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王旭烽连连称是,“杭州有那么多好剧团、好演员,不用他们,太浪费资源!”导演杨莅说,他们也不想放弃这笔无形资产,下一步除了积极策划新的题材,还将与市文明办合作,带着《非典型剧场》节目下乡,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市13个县(市)农村,演到田埂垄间。

  ●《非典型剧场》就像一支文艺轻骑兵,抓住题材、快速出击,既配合了时势宣传,又做到了喜闻乐见,是一顿非常好的“文化快餐”。

  从策划到编剧到首批五集出笼,《非典型剧场》只用了三天!女作家王旭烽说,它的意义不在打磨精品,“有时候粗加工也有好处:精面粉不如粗面粉有营养。”不过专家们也认为这是非常态时期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杭州要把情景喜剧搞出个名堂,关键还是看剧本。王旭烽希望,“能培养起一支专门写15分钟短剧的编剧。”

  不过莲花落艺术家翁仁康却以发靥的萧山话说出了另一番见解:“我爹爹姆妈晓得啥个叫粗细,好看就行了。”

  ■现场

  昨天上午,萧山一家茶馆里,灯光、摄影机布置起来,情景喜剧《开心老茶馆》拍下了第一个镜头。许多熟悉的面孔跃入眼帘:我省著名滑稽戏演员王双柏和他的徒弟周国泉、骆小霖(骆儿)、卞红英……

  这又是一部以低成本运作、平民视角、江浙方言为风格,大量启用本土曲艺演员的情景剧。不同的是,它的导演、编剧是海派喜剧《老娘舅》、《红茶坊》的班子,讲的是老年人的生活故事。

  被演员们赞为“脸上都是戏”的王双柏老先生一边化妆一边讲起滑稽戏以前在杭州的盛况:老早辰光,杭州滑稽剧团每年都要演出三四百场的,一天两场、天天客满。滑稽戏的祖师爷都是杭州出去的,讲起来啊,三天三夜都讲不光……老先生感慨,现在时势不同以往。不过,情景喜剧倒是给曲艺演员提供了又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杭州的情景剧还在试验阶段”。常年在上海滩跑码头的老爷子很有经验。作为主角之一,他经历了经典海派情景剧《老娘舅》从一个拍摄组扩展到五个拍摄组的风光。

  “上海的情景喜剧发展成熟,已经有九个打得响的戏,而浙江还是一个空白。”制片人崔健说,这是杭州电视台老年节目《金秋》转型的一次尝试———用情景喜剧来吸引市场。“以此投石问路,开创浙江情景喜剧的先锋。”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韩斌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