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杭州最后两位非典病人出院。至此,我省抗击非典斗争终于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许多“白衣天使”用他们的信念、爱心、智慧,拯救患者于危难之中。全国、省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浙医二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崔巍,就是这样一位火线勇士。
从4月24日晚上接到通知奔赴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始,到5月26日撤离,崔巍作为非典病房救治小组副组长,与兄弟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全面负责3位非典病人的现场抢救工作。
在一个多月里,崔巍除了每天查房并和外部专家组协商讨论治疗方案外,还参加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动静脉穿刺、更换气切套管、胸腔穿刺等操作。有一位病人曾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氧分压持续下降等情况。经检查,可能是病人的气管切开套管发生堵塞,必须紧急更换套管。崔巍不加思索立刻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病人出现剧烈的呛咳,大量含有病毒的分泌物从气管切口喷出。崔巍与助手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套管的更换,使病人转危为安。
像这样的危急时刻曾经出现过多次。根据广东、北京等地反馈的情况看,几乎所有得病甚至牺牲的医护人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感染的。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崔巍多少还是有些后怕。但在当时,他根本无暇考虑自己的安危,因为每秒钟都有可能成为病人生命的转折点。
在崔巍进入市六医院的当天晚上,3位非典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会诊的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刻给病人施行气管插管手术。当时,由于市六医院非典病房已经派入了一位其他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主任,省卫生厅领导考虑到疫情的发展可能,希望崔巍这时不要进入非典病房。但崔巍当即表示,时间不等人,由他来担任这项工作更合适。
在插管过程中,有一位病人氧饱和度一度跌到70%(正常人在90%以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10至20秒钟,病人的心跳就会停止。在这一危急关头,崔巍当机立断,马上给病人吸氧。操作时,他距病人的脸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很快,氧饱和度上升了,气管插管得以顺利完成,病人暂时脱离了险境。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一位从事危重病医学事业多年的医生,崔巍更能体会到个中含义。每当把病人从危重情况下抢救回来时,崔巍的内心都会有一分难以抑制的激动,生活因此而洋溢着幸福。然而记忆也有灰暗的时刻,比如还是有一位非典病人因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参加救治的医生都难免有些失落。
党的多年教育培养,对医学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激励着崔巍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毫不犹豫地冲锋向前。
从抗非典一线归来,崔巍又如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不同的是,他的紧迫感更强烈了。从1993年至今,崔巍在危重病学的实践道路上跋涉了整整10年,在遇到挫折时从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他觉得从事这项工作更能体现医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