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三四十岁杭州人,科学素养为啥最差?
www.zjol.com.cn  2003年39月0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调查结果:中年人得了倒第一

    去年12月,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对杭州市公众(18—69岁)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前后历时半年,对杭州市各区县的1360个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委托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对100多万个数据进行了分析,近日终于有了结果。

    不过这份调查的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我们看来那些社会的中坚力量,最有知识和教养的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却是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科学素养最差的。

    对于我们来说,数据是最为枯燥和乏味的,但同时数据也是最能反映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8—30岁市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最高,达到了6.4%;31—40岁市民的科学素养则在各个年龄段中最低,仅有1.6%;其他年龄段的基本科学素养分别为:41—50岁为1.9%;51—60岁为3%;61—69岁为3.2%。

    概念:科学素养和高学历不一样

    所谓基本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基本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基本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正确理解。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定义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相对于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的专业较为精深的专家型学者来说,科学素养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知识面的宽广程度,其往往关乎一个人对各类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在某一专业领域是专家的人,他的科学素养并不一定就高。那些有很高学历的人,对于不是自己领域的知识不了解,科学素养也不会太高。

    原因:他们忙得没有时间学习

    “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面对如此结果,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成员吉京杭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说,全国其他地区的调查也都显示出类似的状况。杭州三四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科学素养跟全国其他地区相当。

    造成中坚人群最不具科学素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吉京杭告诉记者说,首先,三四十岁的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所承担的压力是各个年龄阶段中最大的,他们的工作也是最为辛苦的。

    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而比这个年龄段小的,有很多本身还处在学习阶段,年龄再大一点的人群空闲时间多,接触了各种媒介的时间也长,耳濡目染间科学素养也有了提高。

    其次,这个年龄段的人获取知识的愿望并不是很强。他们最为关心的一般是如何提高生活水平,而对于自身的科学素养有所忽视。对于处在求知阶段的二十几岁的人来说,求知欲自然不用说。健康为自己,教育为子孙,那些年纪大的人对于健康和教育有着很强的信息获取欲望。

    当然,三四十岁的人成为最不科学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跟这次的问卷调查本身有关。据吉京杭介绍,这次问卷过程中,由于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长时间在外,而使得他们不断更换调查对象,这就使这个年龄段的样本较少,准确度也可能有所降低。

    此外,问卷中的一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很多是一些基本知识,这对于三十几岁的人来说,确实有些难为他们。因为调查显示,高中刚刚毕业的人群科学素养最高,这跟他们每天接触这类知识有关。而三十几岁的人对于这些知识却是有些遥远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空闲时间多了,一些很基本的科学常识还是有些了解的。

    社会:需要中坚人群提高科学素养

    我们一般认为三四十岁的人,是最有知识和教养的人群,那主要是指这个人群对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着很高的掌握程度。这跟科学素养的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中坚人群科学素养的高低会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科学素养其实是关系到一个劳动者的素质问题。对于一个搞机床设计的人员来说,他们不知道何为DNA,也许并无大碍。但是这些基本知识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却很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科学素养高了,对于一个人获取新知识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因此,作为社会的支柱、经济活动的主要从事者,三四十岁的人提高科学素养,对于我们的社会和城市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对策: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由于三四十岁这个年龄段特有的一些生活方式,造成对他们进行科普教育较为困难。因为他们本身的工作就已占据了其大部分的精力,我们不可能奢望他们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目前,杭州市科协所进行的各类科普活动,三四十岁的受众最少。这些人基本无法介入到这样的科普活动中来,他们除了白天工作,在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办理,留给自己提高科学素养的时间几乎没有。

    据吉京杭介绍,针对这种情况,各个企业的科协采取一些科普活动,也许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希望企业在培训职工,提高职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可是企业科协在我们杭州并不普及,全市也只有59个企业科协组织。

    虽然面临如此种种困难,课题组还是希望三四十岁的人能够适当抽出一些时间来关注一下科学,提高一下自身的科学素养。他们也力求采取一些措施对这些人群进行有效的科普教育。

  记者调查:中年人一天都在忙些啥

    针对这一结论,记者调查采访了几位这一年龄段的人士。

    朱先生:某领带公司行政经理,现年35岁。晚上7点,记者给朱先生打电话的时候,他刚好到家。他向记者介绍了其平时一天的作息时间:

    7:00起床、洗漱、早餐;8:00,上班途中(从家到公司的整个路程约为50分钟);9:00—11:30,上班;12:30—17:30上班;19:00到家、晚餐;20:00陪女儿玩耍;21:00—23:00与朋友家人聊聊天、看会儿电视、洗澡;23:30休息。

    朱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公司的这段时间主要处理业务上的事情,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干些别的事情。闲下来的时候会上网看些新闻,每天大概也就半个小时左右,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电视。虽然下班时间是5点半,但事实上不可能一下班就直接回家,公司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所以每天晚上回家一般已经7点多了。如果晚上有应酬回家就更晚了。回到家后,肯定是要陪陪刚满周岁的女儿玩玩的。哄孩子睡下后,跟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再干些其他事情,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于先生:某餐厅经理。正在办公室忙碌的于先生对于记者的提问,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还真是很少考虑这些问题”。由于职业关系,于先生一天到晚基本上在餐厅里忙碌,或者与顾客打交道,连看电视的闲暇工夫都没有,更别说去科技馆参观了。于先生表示,由于年轻的时候书读得比较少,仅初中毕业,毕业后又由于生活的压力,很早就出来自己创业。工作的忙碌,导致了后期学习的不足。由于职业关系,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他来说实用性不很强,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去学。如果是餐饮方面的,可能还比较关注,比如书刊杂志上有对餐饮的报道,新出的一道可口的菜肴、餐厅的摆设等等则会仔细地阅读一下。于先生最后感慨自己的知识太短缺了,现在就很能够感觉到这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孙先生: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于31—40岁人群科学素养最低的这一结论,正在看书的孙先生显然有点惊讶。他考虑了会儿后,以一个律师思考问题特有的逻辑严密性分析了这一现象。首先,这一年龄层的人事业心比较重,更加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太关注科普知识;其次,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自然导致学习时间的减少;最后,国家科普宣传的力度与针对性可能还不够,科普宣传更多的是适合中小学生,成人尤其是中年人可看性不强,受众对象有点狭窄。孙先生指出,由于个人兴趣与职业上的关系,自己就比较喜欢看些人文方面的书籍,也喜欢理性地分析与思考问题,比如对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的思索。但对于理科的知识则不太感兴趣。忙起来的时候调查取证各种各样的案子,从早到晚可以说都是上班时间,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再去关注其他问题了。

  zjnews.gif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见习记者 余广珠 杨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