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职教育招生就业两旺
www.zjol.com.cn
2003年14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三番五次到一些中专、技校和职高追着要人,甚至把今后几年的毕业生都订了去。这样的反差说明,教育只有面向市场,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目前,我省的高等教育毛入率尽管比几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超过了20%,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学毕业生不能上大学。上不了大学不等于成不了材。在读中专、技校、职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已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精彩人生路。从今天起,本报将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两旺的现象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和参与。
记者近日到杭州中策职业学校采访,发现杭州新天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棣华电子有限公司、熊猫移动浙江分公司等多家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竟只能空手而归,同时,由家长陪着前来要求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一拨拨地上门来。校长叶高炎告诉我们,“他们来得太迟了。这一届毕业生早在5月份就已经被一抢而空,今年的招生也仅剩两个专业尚有少量名额。”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招生、就业两头兴旺的火爆态势。2002年全省各类中职学校共招生27.3万人,比2001年增加5.1万人,中职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职普招生比达到50.8∶49.2。正在进行中的2003年招生形势一样喜人,在杭州已经结束的“直升生”招生过程中,各个学校捷报频传。中策职高原计划招收670名初中毕业生,可是前来报名的却有1650多名,后来学校不得不扩招至900名。在就业市场上,中职毕业生也炙手可热。据统计,2001年全省112所重点职校的4.3万名毕业生(升学除外)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2.5%;2002年为93.13%,其中53所学校毕业生达到100%;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超过95%。在很多学校,学生尚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一个毕业生往往有六七家企业可供选择。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为何如此火爆?
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人才的需求。我省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一大批新兴企业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省民营企业900多万名工人中,60%以上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拥有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者不到10%。平湖市对近年引进的5家日资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显示,2003年需要招收中职及高职毕业生6157人,2004年为8647人,2005年为10838人。
各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促使学校改变办学观念,结合本地支柱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实行“订单式教育”,满足企业需求。像绍兴的纺织专业,平湖的机电、服装专业,杭州的旅游、电子信息专业的红火,都与当地的支柱产业有关。永康市有7000多家五金机电企业,每年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都超过1万名。针对这个特点,当地中职学校把机电专业作为发展重点,目前全市机电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占职高生总数的50%以上。一些学校还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负责人直接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诸暨轻工技术学校与海亮、盾安等9家大型企业联合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今年9月份,以这些企业命名的“定向班”开始招生。学校将根据企业用工的需要招生,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行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
先进制造业基地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中职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宽。近两年来,我省高职院校招生计划55%面向中职毕业生,2002年,全省15%的中职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在中策职业学校,2002年有78%的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今年高考该校550多名考生中有520多人上线。同时,一些学校合作办学,2002年有102所中职学校与近40所高职院校挂钩,试办3+2的5年制高职教育,即学生前3年在中职学校就读,后2年直接升入高职院校。这些办学方式,大大增强了中职学校招生的吸引力。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何安丽 毛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