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多人中暑?
www.zjol.com.cn  2003年24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干旱,仅本报报道过的中暑猝死事件就有不少。因此,如何监测气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及时进行预警,越来越成为公众迫切希望了解的事。

    ■气温骤升导致4万人生病

    1980年1月的某天晚上,前苏联列宁格勒市(现彼得堡市)突然有4万人集体患病。令科学家感到奇怪的是,当时既没有瘟疫流行,也不是集体中毒,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同时病倒呢?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那天天气条件异常,气温在几小时内突然从零下44℃骤然上升到零上6℃,整整上升50℃!正是这种气温的剧变,让4万人同时得病。

    科学家发现,相当多的传染性疾病,与天气有着密切关系。许多传染病媒介动物的地理分布也与温度紧密相关,如引起“瞌睡病”的锥体虫等。人们最为熟悉的流感,就是受天气影响、常在春季发作的季节性传染病。而心脑血管疾病,在冬春之交或是春夏之交,由于气温变化,常处于高发期。有研究认为,此前肆虐一时的非典型肺炎,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人体受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是过渡季节

    法国医学博士阿塔利指出,一年中,人体受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是过渡季节。这个结论与我国中医几千年来的观点不谋而合。他通过研究发现,在这些季节里,世界许多地方会刮一种热风,这使空气中所含的正离子增加一倍。而正离子占多数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经过多年观察,阿塔利得出经验:每月农历十五的气候对人危害最大。每月初一危害最小。从隆冬算起,每3个月发病率明显地上升一次。这种推断有无科学依据尚无定论。

    ■中暑指数、啤酒指数五花八门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专业气象台根据多年的研究,推出了中暑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等多种涉及人们健康和生活的气象指数。

    这些指数是怎么得来的呢?以中暑指数为例。中暑是典型的气候病。研究表明,中暑不仅与当天的气象条件有关,还与此前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累计天数有关。也就是说,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是引发中暑的“罪魁祸首”,但并不是一出现这样的高温,就会马上发生中暑。只有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持续几天,人体无法承受酷热才会中暑。掌握了这个规律,气象专家根据前期气象条件和次日的天气预报,就可预测出第二天的中暑率,即中暑气象指数。

    ■气象指数操纵市民消费

    据了解,量化气象与人体舒适、健康的关系,并进而与经济挂钩,在美、日、英、德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遍。德国人发现,夏季气温上升1摄氏度,就会新增230万瓶的啤酒销量,于是,“啤酒指数”应运而生。日本人发现,夏季3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销量就增加4万台。此外,乘车指数、食欲指数、食品霉变指数、情绪指数、睡眠指数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指数,在这些国家也层出不穷。由于公众对这些指数的接受度颇高,以至于有些主要报纸每天几乎要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来详尽介绍。

    专家认为,在我国,气象指数还属新事物,虽然气象部门对每一种指数煞费苦心地调查、测算,但公众对这些指数却不买账。目前国内公众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指数还缺乏了解。此外,一些指数准确性不高,实用性不强,也让公众用气象指数“量化生活”的兴趣打了折扣。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曾伟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