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渌渚镇桃花岭村从没有路到浇筑水泥路5.1公里,通上汽车,结束了几代人肩扛手提的原始运输时代,把烂在树上的果子变成了票子,倒在山上的竹子变成了“果实”。这只是富阳市加快村级道路建设步伐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剪影。富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二会”提出“接轨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要着力抓好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的十件实事之一,便是抓好全市的村道建设。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意义深远的决策,同时也是交通行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村级道路建设工作的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这篇文章,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农民的增产增收;有利于扩大生产条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从而为提前实现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做好村级道路建设,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要求,富阳市交通管理部门抓住了这个大好机遇,在2001年~2002年两年的村级道路建设实施中,全社会约总投资6573.7万元,建成村级道路194条,313.15公里,建设面积1878.9万平方米,补助面积237.4万平方米,政府已补助1337.35万元,总的计划项目已完成了80%左右,建设里程及面积已超过三年计划的40%以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确实实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出门行路难的问题。
让农民兄弟走上“通畅路”
加强农村村级道路建设,可以使沿线农民通过地材供应、劳力投入等方式,获得直接的收入;干支线相连,可以加强城乡沟通,可以使广大农村、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及时在农业产品的种植、发展上改善,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更好地实施农产品疏通,提高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可以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公司)按照产品进出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集聚,努力扩大和完善小城镇的综合功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力资源的位移。因此,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较好的交通畅通支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接轨大都市,建设新富阳”是今后五年该市政府工作的响亮口号。落实这个战略部署,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在努力抓好“一圈十线”的重点工程外,还必须要重视和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市政府提出的着力抓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十件实事之一的村级道路建设工作。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涵盖农村工作中“着力在发展都市型农业上有新的跨越”,要求建设好、管理好、引导好更多高标准的村级道路建设工作,以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奔小康建设这个落脚点。
村级道路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是对农村的“出门难”向“通达”上的转变,又从“通达”向“通畅”上有质的改善,也是该市路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具体表现。建设了村级道路,实现了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这也是实现交通工作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是交通工作的立足点。
民心工程深入民心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政策以后,取消了历史沿革的建设公路时实施的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政策,使农村的村级道路建设面临着建设资金筹集的新的挑战。从实施2001年~2002年的村级道路建设的成果来看,该市紧紧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派人到现场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建路沿线百姓及干部的要求及建议,把农民兄弟的建路积极性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先兆;二是以乡镇为一个管理集中网,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做到统一规划,分片分年实施的政策;三是发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农村道路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用这些民主的措施,引导各方面的积极性集资建路。
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和行政村实施与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指导服务的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和保护好沿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又引导好、组织好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的热情,努力实现“资金不足精神补、机械不足力气补、水泥不足石头补”的氛围。如新登镇2001年只完成了3条道路计20933平方米的油路建设,镇党委、政府举一反三,把群众造路的积极性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中,积极请交通部门配合、技术指导、帮助,在2002年建成23条路,长度为50.1公里,面积为21.6880万平方米的路面硬化,为2001年度条数的4.3倍,长度的10.4倍和面积的10.4倍,使全镇90%以上的行政村都进行了道路硬化。
民心工程深入民心。村级道路建设工作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作为交通、公路管理部门,他们要积极围绕“服务”的方针,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努力抓好村级道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工作。他们具体采取了前期建设的规划策划、招投标管理的评选资质单位、施工管理的技术指导,注重发挥了村二委的管理作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建设“满意工程”和“放心工程”。对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村,还引入高等级公路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在提高乡、村通路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高级路面的铺装率,如东洲街道的
株林坞村建设了一条路长850米,宽12米的道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同时也建设了一条建设质量、等级更高的“生态工程”。
村级道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落实下一轮村道建设任务过程中,富阳市交通局提出,要充分利用原旧路、老路、沿山边走的资源,着重在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水、防护措施,努力增强晴雨通行能力,尽量实施老路、旧路、沿山路改扩建,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土地,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资金筹集和规划建设上要做到基本统一,并按规定专款专储、专款专用,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重于一切”。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市场调查,完善行业管理手段,促创村级道路建设有计划地健康新发展。富阳市政府的“村级道路建设管理办法”一出台就深入人心,全市道路建设掀起一个新的高潮,2002年经各乡镇及有关村委的努力,完成了符合建设条件的项目85个,完成建设道路85条136.3公里,总面积82.56万平方米,分别为完成2001年~2002年计划村道109条的77%,建设长度176.85公里的77%,建成补助面积79.9万平方米的76%,势头猛、效果佳,政府部门绝对没有想到,在新一轮建设中要不折不扣地兑现政策,保持这样超常规的群众道路热的高潮。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实干推进一切”。抓好示范建设工程,指导全市的一轮建设顺利完成,二轮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在前两年的村级道路建设中,涌现出有各种特色的形象工程,为抓好村级公路建设起了一些推动作用。如:湖源乡的南坑、石龙村道建成,把连接大桥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使家乡的孩子们不再脱鞋趟水过河去上学;常绿镇的黄弹村去公路验收这一天,几位70多岁的老人说,这是政府给我们办的实事,是德政善举;万市镇的白马村在家乡博士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3.9公里村道,把该村72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完成了博士的家乡梦,并建成了全市第一家个人书院;万市镇的大青村,老百姓说,修路修了50多年,现在总算变现实了,支书连续几年吃在路上,睡在路上,建成一条长7.5公里的傍山村道,是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结果;常安镇马家坞村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建成了历史上第一条长达6.2公里的水泥砼道路,彻底改变了该村农民长达几十年的行走史。
通过村级道路的建设,可以把农民兄弟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路子通到家门口,摸索了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自然条件建设模式,为实施二轮“四两拨千斤”计划总结了一套经验。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民高于一切”。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工作,是促解“三农”这个主题、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是我们交通工作围绕促解“三农”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物质文明建设,让农村百姓、农民兄弟安居乐业的真诚体现。
作为干线路网的支撑,作为农村奔小康的先决条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闪光点——农村的村级道路建设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就该市的状况来看,通行问题已经初步解决,通畅的条件已经在进一步地进行完善,从该市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环境来看,村级道路建设的成就及经验直接关系到该市路网整体水平的提高,二轮建设计划现已全面启动,坚持健全科学规划,完善制定合理建设方案及个案,按照“两手抓”的要求,部署组织实施,抓好质量监督,注重环保和施工安全一个都不能落,漂漂亮亮地做好这项涉及农村奔小康、农业创新效、造福新农民的宏伟工程,相信村级道路建设工作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