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警惕青春期的危机
www.zjol.com.cn  2003年16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省中医院ICU病房,15岁的衢州来杭少年吴志亮像在沉睡,可惨白的脸色告诉人们他病情危重——到今天上午10点,他在昏迷30多个小时后醒来了;而40多个小时前,因为与父亲的一场口角,他拿起水果刀狠狠地扎进了自己的心脏。
    
  全身流的是不同人的血
    
  “他是晚上7点半送到急诊室的,刚推进手术室,心跳、呼吸就停止了,胸腔里全是血,一打开,血就喷出来。我们是用手挤压心脏,才使心跳恢复跳动的。”

    参与组织抢救的省中医院医生王慎鸿介绍说,水果刀很小,竟然不偏不倚地穿过肋骨间隙的软组织,直插心脏——左心室、左肺、大动脉都受了伤。从被送进来开始,他一连接受了两次大手术,输了20个单位的红细胞。他输的红细胞,相当于4000CC到5000CC的鲜血。现在这孩子身上流的,是许多不同的人的血。
    
  如此决绝令人震惊
    
  在父母眼里,吴志亮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吴志亮的父母近几年都在杭州打工,平常和儿子说不上几句话。

    吴志亮的父亲是一个很憨厚的中年人,这个暑假,他本打算让孩子在杭州好好玩玩,可看着生死未卜的独养儿子,他欲哭无泪:“我打工的厂里效益不好,在家休息好几天了,赶上孩子他妈厂里停电,全家在一个屋里呆了一天,孩子也看了一天的电视。学校给孩子打过电话,说15日就要开学,可我看他的作业还有好多没写,字又难看。下午4点半,我生气了,关了电视,骂了他一句:你再这样,不如去死。话没说完,这孩子竟然拿起水果刀,往自己胸口捅了下去。”
    
  高温因子催化偏激
    
  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歌心告诉记者,一到假期,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摩擦反而会因为缺乏有效沟通而不断升级,一方面,平常因为学业紧张,有些问题显得次要,但一到假期,父母平常能够宽容的孩子的小毛病,变得突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还不太懂得爱的反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无法接受父母的批评。尤其是12-18岁之间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极其敏感,又容易有叛逆心理,对人、对事,都介于懂和不懂之间。这样,在高温气候的催化下,就特别容易做出偏激的举动。
    
  假期亲子冲突并非偶然
    
  无独有偶,因为暑假而使父子母女间情感出现危机的事情还真不少。杭州市青少年热线进入暑假以来,也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电话、求助电话。

    几天前,一位重点中学的女生被父母硬拉着到了热线咨询现场,要求咨询员为她作现场测试。但咨询员询问后却发现,这位被父母认为有问题的女生,是一个学习成绩、班级工作等各方面都相当出色的学生,父母口中所谓的问题,是因为她瞒着父母去扎了耳洞,还经常上网聊天。

    还有一个初中女孩暑假老是玩电脑游戏,她妈妈不让她玩,并把平时给她的零花钱没收了,母女俩为此好几天都不说话。但是一天晚上,女孩突然拥抱了下班回家的妈妈,并深情地说了一声“妈妈,我爱你”,这让妈妈很是感动。但这位母亲做梦都没想到,女儿在拥抱她的时候,从她口袋里悄悄拿走100块钱,转身就去了网吧。做母亲的觉得几乎要崩溃:今天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热线咨询人员认为,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多是由家长的传统教育方式与青少年求新求异心理特征间的冲突产生的,不一致的价值观念与评价体系导致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意见分歧,从而相互之间觉得缺乏共同语言、难以沟通,并最终导致关系紧张、甚至互相仇视,特别是父与子之间,因为耐心差,冲突更甚。

    咨询员们认为,关键还是要让青少年们明白,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青春不留下遗憾。同时也要拿一句老话奉劝家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平等的人,动不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就容易激化矛盾。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林丹 于伟 金婕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