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我们家乡的茶吗?沏上一杯,鲜亮碧绿,那是一杯大自然的风景;尝上一口,芳香沁肺,那是一种忘不了的清爽。”这是最近朱丽俐在“北京市十佳进京创业青年”评选大会上演讲的开场白。
武义是茶乡,满山满坡的茶叶绿油油、水灵灵。10年前,还是武义某企业职工的朱丽俐,面对一望无际的茶山暗自发誓:我要跑出去,把武义的茶叶卖到大城市里去。
从不足10平方米的一家小店,扩展到26家连锁店;从京城6000多家注册的茶叶公司中的无名之辈,成为响当当的“更香茶叶”著名品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仅仅用了7年时间。
然而,在这中间,朱丽俐不知品尝了多少酸甜苦辣。
1995年,朱丽俐不顾厂领导的挽留和同事的相劝,毅然辞掉了那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揣着微薄的积蓄与丈夫俞学文跑到北京,在宣武区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茶叶铺。
当时的马连道绝不是如今车水马龙的“茶叶一条街”——数百米长的马路两边,只有五六家茶叶店,家家门庭冷落。3个月过去了,买卖没有做成几件,一年过去了,生意照样清清淡淡。看着冷冷清清的店铺,朱丽俐眼泪止不住了。
这么大的北京,为什么自己做不成生意?她与丈夫苦苦琢磨之后,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消费是需要引导的,市场是可以用智慧打开的,为何不能跳出马连道茶叶店只卖茶叶不卖包装的经营模式,从包装入手,既卖茶叶也卖茶叶筒,用精美的包装带动茶叶的销售?
他们的“点子”成功了,朱丽俐的茶叶店开始门庭若市,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引得周边的同行也悄悄地过来探究竟。随着其他店铺销售模式的一起改变,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市场概念也逐步形成。1998年,朱丽俐夫妇在北京宣武区工商局注册了“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主营浙江有机茶。
可是市场之路并不平坦,她有次一下子就被人骗走了20几万元的货物。然而她还是诚信待客。1998年春节刚过,有一个批发商来店进货,可这位客户对满货架的茶叶问了半天,却一盒也不买。临走时他还指着朱丽俐手中捧着的白开水甩下一句话:“你们浙江人就是会蒙人,自己喝白开水,你这店有什么好茶叶?”
这下可惹恼了朱丽俐:“你尽可以不买我的货,可不能瞧不起武义的茶叶,更不能污辱我们浙江人。你别走,我喝!”朱丽俐端起柜台上泡好的样茶,一口气喝了个干净。
而此时,朱丽俐却泪如泉涌。批发商赶紧向一旁的业务员打听究竟。原来,朱丽俐怀孕了,而武义有个说法:孕妇不能喝茶叶,否则茶叶里的咖啡因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这让批发商满脸惊讶和惭愧。第二天,这位批发商又来了,一下子拉走了500多公斤上等好茶。
当朱丽俐带着这个真实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激情创业”现场演讲时,她两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主持人和在场的观众与她一起不断地擦眼泪。她由此夺得了演讲赛一等奖。
最近在北京团市委、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十佳进京创业青年”评选活动中,朱丽俐从全国300多万进京创业青年中脱颖而出,为48万浙江在京务工经商者获得了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