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26日电 郭黎霞,今年参加高考的浙江省德清一中高三年级学生,是一个在文学上有特殊才能的中学生。今年初,她的长篇小说《蝴蝶来过这世界》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但是,这名在文学上的造诣已超过不少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中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失利,只考了 409分,无法进入理想中的中文力量较强的高校深造。
浙江作家汪逸芳研读其小说后认为,郭黎霞有很强的构架故事的能力,具备了较好的文学想像力,这样的苗子应给予培养呵护使之成材。郭黎霞的母校老师也为此到处反映,希望有学校慧眼识珠,破格录取。
但是,绝大多数高校都对这位文学少年表示爱莫能助,理由是她的高考分数不如人意。最终,只有湖州师范专科学校表示愿意录取其到该校中文系学习。
“象郭黎霞这样的偏才,应该进入更合适的高校深造。”国家督学、浙江省总督学鲁林岳近日约见记者时呼吁,我国应尽快建立输送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专才或偏才进入高校深造的“绿色通道”。
鲁林岳说,对偏才,国家其实已有政策,但可惜没有落实。据了解,早在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指出:“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这一规定是对原有高考制度的重大突破,但教育行政部门迄今一直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规定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
据鲁林岳反映,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每年都会有一些特长生因高考失利而未能进入合适的高校深造。
鲁林岳认为,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具有其自身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客观上也存在“一考定终身、一分定高低”的弊端。公平公正的考试往往掩盖了另一种不公正,那就是面对正常的考试制度,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往往无法脱颖而出。
这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一个社会来说,扼杀这些有可能成大器的偏才也是一种不公正。如果能让一个省几十个偏才学生乘直通车进入高校学习,必将极大的激励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开发,促进英才脱颖而出。若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两年前被报章广为报道的南京中学生王珂的遭遇,折射了我国高校入学机制的某些弊端。
王珂,这位原南京金陵中学高二学生,被誉为电脑奇才。他在14岁时参加微软公司在全球举办的MCP计算机国际认证专家资格证书考试,获得比尔.盖茨亲笔签名的证书,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微软认证专家。
2000年8月,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组织专家组考察后,希望能破格录取这位计算机天才。但是,对王珂的录取却遭到了"程序"上的困难:一是他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二是高一学生直接保送进大学没有先例;三是要过省招生办和教育行政部门这两道关。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大学却不拘一格,向王珂频频抛来“绣球”。王珂最后于2001年被美国加州大学许以双额奖学金录取。
“偏才经培养成为大才的大有人在。”对偏才现象进行了研究的鲁林岳举例说,钱钟书当年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若按现行的高考制度,他只能被淘汰。而当时的清华大学却破格录取了他。臧克家考大学时数学零分,作文也只有3句话,而主考官闻一多却从3句话中看出了臧克家的才气,破格录取了他,于是中国多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都有个别高考失利的偏才学生,在特批情况下进入高校深造。浙江省去年就有这样一例。同样是浙江德清一中的学生崔利静,高二时发表27万字长篇小说《零落》,获浙江省第三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本人获浙江省九届青少年英才奖。但是,崔利静在去年的高考中却落榜,后经媒体多方呼吁,浙江师范大学面试考核,浙江省教育厅审核,分管副省长签字,最终被浙师大破格录取。一年多过去了,入学成绩最低的崔利静,却取得了各门功课80分以上的成绩,同时写出了10多万字的作品。
鲁林岳认为,从崔利静录取过程可以看出,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认定,没有一个鉴定偏才的机制,要使一个偏才破格是何等困难。如果每个偏才都要某个领导特批,或由某个部门特批,这会滋长不正之风。开通这样的“直通车”,享受人数极少,因此操作必须程序化、规范化。
他建议,鉴定偏才应成立专门机构,鉴定组成员可由有影响的专家兼任,鉴定过程全部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偏才学生免考入学可由学生自己申报,学校推荐,市、县初审,国家和省两级可以根据高校管理权属成立专家委员会,由专家面试鉴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