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商实施走出国门战略 设立境外企业已超千家
www.zjol.com.cn  2003年22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5年胜过20年!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带动了外贸出口,增强了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据悉,近五年来,浙江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11个,是前20年总和的1.3倍,对外投资达1.42亿美元。至去年底,浙江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081家。其中,境外加工装配企业26家,商品专业市场 11个。外经营业额从1997年的2.3亿美元,达到2002年的10.5亿美元,增长3.6倍,从全国排名第6位上升到第三位。今年以来,境外投资形式趋向多样化,资源开发类项目取得突破,境外并购项目增多。而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竟占全省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企不愧是“走出去”的钢铁部队。

  “徒弟干掉师傅”

  8月12日,万向董事长鲁冠球比往常起得更早。2001年的这个日子,万向美国公司入驻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海外营运总部大楼。去年8月,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又命名每年的这一天为“万向日”。

  记者问鲁冠球办企业至今,最大的成功是什么?鲁冠球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中之一,是企业走出了国门:“在洋人的土地上,使用洋人,用洋人的资源,赚洋人的钱!”去年,万向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回首万向参与国际竞争的历程,鲁冠球百感交集。初中毕业的鲁冠球,曾经不谙地球仪上的经纬仪。如今,他用小拇指拨动一下桌上的地球仪,能够一口气讲出万向产品在全球60多个国家所设销售网点的经纬度。

  从1984年将首批万向节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以来,万向的海外经营和海外创业可圈可点。万向经历了“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历程。先后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8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25家公司。1994年创建的万向美国公司,致力营建万向跨国集团,先后成功收购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等9家海外公司。

  让万向自豪的是,始建于1923年的舍勒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万向1994年靠的就是舍勒,把自己的产品搬到美国货架上。6年后,万向整体收购了舍勒公司,留下了“徒弟干掉师傅”的佳话。

  鲁冠球带领万向人冲出国门的背影,浓缩了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顽强拼搏的精华,折射出浙江企业羽翼渐丰、敢于与洋商摔打和致力取胜的威力!

  善打“迂回战”

  善“玩”全球攻略的,还有正泰董事长南存辉。

  日前,南存辉赴新加坡参加一个商务活动。在浦东国际机场“出关”,海关人员惊讶地看着南存辉的护照,迟疑了好一阵才放行。原来,南存辉的护照签了5年,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以往即使是外交人员,一次性签证也很少有超过三年的。新加坡移民与登记局给南存辉发出了一次5年、可以多次出入的商务签证,使南存辉成为该国放宽和简化中国商务签证条例后,首次受惠的两名中国商人之一。

  其实,南存辉也有他的“滑铁卢”。比利时市场的失败,使南存辉在洋人面前付出了不少“师傅钱”。1997年,正泰的低压电器在比利时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时,遭到国际电器巨头的“联手封杀”。他们一面组成“价格同盟”,把产品价格压低30%,与正泰开展“肉搏战”;一面“告状”,指责正泰的低压电器产品质量不合格。尽管正泰的产品当时已获得比利时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相关证书,但他们还是坚持要求比利时认证机构对正泰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认证。

  然而,“吃一堑,长一智。”正泰人绕开电器产品比较密集、地区保护主义比较浓厚的西欧,转而将销售网点设在了在市场比较自由的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然后通过南欧本土的销售商把产品打进西欧。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正泰与洋人比拼市场,“失此顾彼”,使我们看到了浙江民企在搏击国际市场的风雨中,所体现出的迂回取胜的谋略和智勇双全的精神。

  如今,正泰的“走出去”战略大步流星,招招旗开得胜:第一招:每年斥资近千万元,参加国际会展。从2002年元月开始至今,正泰看准国际电器中高档市场,先后在中东国际电器展览会、汉诺威信息技术博览会、巴西国际电器展览会、乌克兰国际电子电力展览会、马来西亚国际电力电工展等一系列国际大型展览上亮相。第二招:设立海外分公司。迄今为止,正泰已在国外设立了5家分公司、3个商务代表处和25个独家代理和代理经销商。正泰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营销布局,如在俄罗斯、德国等地建立商务代办处,在迪拜设立配货库批发,在巴西等地设立分公司。第三招:物色搞定海外代理商,让海外代理商包打天下。

  目前,正泰产品外销比例已占总销售额的10%。据悉,在全球低压电器领域,正泰位居西门子、ABB、施耐德和通用电气之后,名列第五。

  “两个推动”助跑

  成功“走出国门”的企业,何止万向和正泰。

  1998年7月,浙江中华商城有限公司率先在巴西圣保罗独资创立巴西中华商城,揭开了温州在境外中国商品城建设的序幕。经过5年时间,温州企业先后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阿联酋、美国、蒙古等国建立8个境外中国商城,温州共有300多家企业进场经营,2002年带动国内商品出口1.6亿美元。

  飞跃集团在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家分支机构;卧龙集团在美国的机构雇佣了包括总经理在内的20多个“洋工”;卡森集团等20多家企业在莫斯科租场地设摊,办出了著名的“海宁楼”……“浙商把地球包了起来”,此话不虚。仅温州在国外经商的就达几十万人。

  浙江外贸企业冲出国门,除了企业自身的良好素质外,还归功于浙江的外贸导向。早在1999年初,浙江就提出以“两个推动”作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工作重点。“两个推动”是: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推动优势产业到境外建立生产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两个推动”为走出国门强力助跑。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