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为民解忧:海盐“水上人家”告别臭河浜
www.zjol.com.cn  2003年18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海盐8月27日电 在海盐县的城北河上生活了10多年之后,张玉秀夫妇今天终于离开了这条臭河浜。在城管、港航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的水泥船顺利地迁移到了城西近郊武原镇红益村的古荡河边。

    和张玉秀夫妇一起迁移到古荡河边“定居”的,还有常年在海盐打工、拾荒、做小生意的43条船上的150余人,他们都来自江苏省兴化、盐城等地。张大妈说,刚来那会儿,靠煤炉烧饭,点蜡烛过夜,喝的是河水,生活污水也排入河中。随着外来的船只越来越多,河浜变臭了,环境变糟了。县里几次整顿,因为找不到安家的地方,“水上人家”每次都是避几天风头后又悄悄回来。

    今年4月,县委书记武亮靓在调研时得知“水上人家”的情况后当即表示,尽管他们不是本地人,但也同样在为海盐经济发展作贡献,政府要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条件的要动员他们上岸居住,生活暂时困难的也要给他们安排一个干净、方便的地方。

    县里原来打算动员大家上岸,可许多人家经济条件还承受不起,于是就决定选新的河道让他们安家。政府专门划出6亩地给他们堆物、种菜,还接通了电、自来水,出资在岸上建了个公共厕所。虽说这里比原来离城里远一点,但在公路边,交通也方便。

    在古荡河旁,我们看到沿河新修的水泥路边,几十个自来水龙头一字排开,围墙东南边的公厕已经启用。张玉秀的小儿子张海维操着一口海盐话说,靠收购废旧物品,他家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这次政府考虑得很周到,连他儿子读书转学的事也包办了。他们全家打算等钱多赚点后,到城里买套新房。

    为了让“水上人家”安“新居”,海盐县共投入25万多元。有关部门还帮“水上人家”成立了自治组织,派专人联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日常问题。目前,“水上人家”中已有5户在城里买了房子,部分年轻人已和当地人结婚成家后上岸。海盐县领导表示,等他们条件改善后,政府再扶一把,动员他们全部上岸居住。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褚定华 县报道组 黄擎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