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山:接手华宝斋的少帅
www.zjol.com.cn
2003年53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入选理由
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是我国惟一拥有从造纸、制版、印刷、装订到出版、发行影印线装古籍整个体系的纯文化产业集团,总资产接近两亿元。作为一个打“纯文化”招牌的民营企业,“华宝斋”有着民营经济典型的活力,洋溢着民营经济中不多见的笔墨书香。其下属的旅游文化企业——中国造纸印刷文化村,已被列入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该文化村参观的学生达两万多人。
人物档案 年龄:29岁 籍贯:富阳 学历:大专 现任职务: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创业经历 1996年,大学毕业,在外贸公司做文职工作,一星期后因为公司破产而离开。 1997年,创办富阳华宝管业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并入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后运行到2002年。 1998年10月至今任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总经理。 2003年始任华宝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法人代表,成为华宝斋的实际领导者。
财富观 “我认为人都应该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衡量一个人看的是你的社会价值有多大,而不只是你能赚多少钱。可以说我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远胜于物质财富。所以我做企业的一个标准是有没有社会价值,有,我就做;没有,我就不做。” 少帅接班
今年3月15日,一生辛劳、未及享受清福的华宝斋原主人蒋放年,在他人生之路的第54个年头不幸病逝。华宝斋因此走到了一个紧急关头:各色人物都把目光转向了华宝斋,有来探听风声的,有来暗查公司资产价值的,有表明想要收购华宝斋的意图的……
在这样的时刻,蒋放年29岁的独子蒋山临危受命,并动用起父亲遗传给他的“铁杵磨成针”的韧劲,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活动:奔走于各种人事之间,争取任何一个可能对华宝斋解困有所帮助的机会;同时,他对外明确地宣称,华宝斋是“用父亲的生命换来”的基业,蒋家绝不会轻易地拱手相让,外来资本若要进入华宝斋,也必须保证控股的是蒋家。
蒋家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华宝斋发生的变故引起了省委领导的关注。在短短几天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调查中,省委调查组的同志特地来到离杭州市区30多公里的华宝斋看望企业的新任管理层和员工。“我们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将一如既往。”省委领导的话让华宝斋的员工吃了颗定心丸,蒋山从此也得以专心于开展华宝斋的“第二次创业”,以便打造一个更大的华宝斋版图——这个版图将会囊括中国印刷文化一条街、中国造纸博物馆、华宝斋名人苑、文化宾馆……
指点江山
白手起家的蒋放年以其对传统文化的钟情和多年来的拼搏奋斗,打造出了一个古籍文化的王国。而子承父业的年轻少帅,又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片江山代代相传下去呢?
在华宝斋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笔者向蒋山提出了这个问题。一谈到工作,蒋山显得特别来神。他强调自己的作为不只是守业,而是领导华宝斋进行第二次创业,但定位不会离开传统文化产业。总投资1.2亿的几个大项目:印刷一条街、中国造纸博物馆、华宝斋名人苑等,正在酝酿或建设当中。
聊起这几个工程,蒋总如数家珍:“印刷一条街是我父亲的夙愿之一。我们还打算增加内涵,把它建成一条‘文化街’,在这条街再现制作文房四宝的顶尖传统工艺,比如湖笔、安徽墨砚等。
中国造纸博物馆是大手笔,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正在审批之中。因为造纸的历史通过博物馆的形式来表达是最合适的,我们要通过这个博物馆,把中国造纸发展演变史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另外,像我们这样搞文化的企业,名人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社会效应,所以我们计划建一个‘华宝斋名人苑’,意在吸引全国文化界、艺术界的名人到富阳来,住进华宝斋。金庸先生已经表示过,名人苑建好之后他一定来住……”
华宝斋是一个“文绉绉”的民营企业,其营运和人们所熟悉的经营实用器物的民企自有不同之处。“人”是文化企业的宝藏,在华宝斋的“史册”中,汪道涵、陈香梅、金庸、季羡林、巴金、王元化、任继愈……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都和华宝斋有不解之缘。视察过华宝斋的中央领导名单就有一长串。而在华宝斋留下墨宝的人物中,又有王光英、沙孟海、启功、赵朴初、顾廷龙、苏步青等,不胜枚举。
除了名人,华宝斋还与政协人士有着深厚的情谊。“政协活动档次高,交流的信息量也大。7月6日,我们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办的华宝斋书院开张,就是希望通过此举将华宝斋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
参加过一些重要会议的人们可能会接触到华宝斋的产品———作为高档会议礼品的线装书籍。像华宝斋书社出的《唐诗宋词元曲菁华》、《四大古典名著》、《邓小平文选》等主要是面向大客户市场。华宝斋的书甚至还参与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香港回归时赠送给包括董建华在内的新港府领导层的礼物中,就有华宝斋的线装书。
对于这块重要业务,华宝斋今后仍会下大功夫。但蒋山透露,为使 “华宝斋”的品牌更深入人心,华宝斋也将着手开发更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平民化产品,如丰子恺漫画、仿古笔、瓷器等,让大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谈起华宝斋的经营理念,蒋山说,华宝斋不是简单地“加工”文化(如荣宝斋、朵云轩那样以出售古玩字画为主),而是要“经营”文化,即经过自己的整合,使文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造纸、印刷街、博物馆、旅游文化村等等,都体现了这一思路。
商路历程
说到自己的商路历程,蒋山坦言,“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喜欢从商这条路,可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他留下的家业我还是得扛起来,这个责任很重。”
因为祖父被打成“四类分子”而没能上几年学的蒋放年先生,多年来对读书一直念念不忘。正是这份感情,促使他把事业的方向从蚯蚓和地鳖虫养殖转到了纯文化产业上;也正是这份感情,促使他在子女教育上一直从严要求,并把三个子女———蒋山和他的两个姐姐———先后培养成大学生。“小时侯我是在富阳读的书,不过家境刚刚开始好转,父亲就把我送到杭州市里去读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的蒋山回忆起父亲的家庭教育,至今感触颇深。
蒋山大学读的是外贸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外贸公司的文职人员,不过,“不到一个星期,公司就破产了。”后来,蒋山自己创办过管业公司,主要生产一种能够解决自来水二次污染,并申报了专利的水管。“原先对水管行业是一无所知,办了公司以后就成了内行,说起来头头是道。”这段经历也是蒋山创业的启蒙课程。但因为当时该行业生产秩序混乱,技术容易被仿冒,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又很快,所以最后也放弃了。
年轻的蒋山,也会免不了有年轻人常有的、希望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的想法。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蒋山曾提出投资电子工业,但蒋放年先生认为华宝斋做传统文化的定位不能丢。而在父亲过世以后,他真正地理解了父亲的做法。“文化产业的定位要抓牢”是蒋山现在经常强调的理念。
笔者采访的当天,有一个政协的会议要在华宝斋召开。蒋总一边不时地指导接待和会议准备工作,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让笔者隐约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事业上的蒋放年先生,生前就常常事无巨细亲自过问,而眼前这位华宝斋新主人,这一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当中亦包括了“过会开会,准备的椅子还少一张”这样的细节问题。这是父子之间的传承和默契。
“我父亲很少去医院看病,觉得身体不舒服了顶多去买点药对付一下。”正如蒋山所述,蒋老先生是典型的喜欢“钓鱼”而不喜欢“吃鱼”的人物,从来无暇顾及休息。当笔者问及蒋山,是否还会走和父亲一样操劳的路,是否应该从他身上吸取点教训,至少在休息和健康等方面。对此,蒋总用了一句朴素的谚语来回答我们:“多吃了就是少吃了,多干了就是少干了。”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陈文雅 赵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