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学期开始,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们将接受一种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即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接受教育。面对新教材,老师们都说更贴近学生、更儿童化、更简单了,学生学起来也将更有主动性了。当然,新课程标准对老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但同时给老师的空间也大了,不必按照以前的硬框架授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核心
强调责任心与自主能力
新课程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其中一块新的学习内容。紫阳小学语文老师吴璇认为新课程的核心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吴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①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②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③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④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⑤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⑥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⑦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⑧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语文
生活就是语文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样可爱的小诗、童话、寓言大量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这是记者翻看新教材的第一印象。长江实验学校的欧琦老师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本教材是一本真正为小朋友而编的教材,它让小朋友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欧琦说,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非常好,而且新教材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这些阅读文章的选择上也下了一番工夫,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里学会400个生字,比以前的标准整整多出了300个,很多人担心这样大的识字量小朋友会不堪负重。其实,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很大一部分生字小朋友除了在阅读中认识之外,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得。同时这些字词不要求读写听全会,而仅仅要求识字。在生活中接触的时间长了,小朋友也就记在脑海里了。因此新课程标准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活力,更贴近生活,提倡“生活识字”。
数学
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
数学研究组长陶盛笑老师说到新课程的时候显得很高兴,他说过去数学课程偏窄、偏深、偏旧,以致于数学教育很难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新课程标准克服了以往数学计算方法单一枯燥的缺点,允许学生自己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学习分类方法时也提倡多元分类,学生只要能找出自己的分类标准都可以分,而没有惟一的标准,比如铅笔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长短分,可以按胖瘦分,还可以按削过还是没削过分。这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紫阳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只是一种学习载体,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凭借”。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甚至可以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现实主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支撑学生积极情感状态下的开放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注意在教学方法上给学生留点“空白”。知识应该从原先的“名词”变为“动词”,不再是由教师传授而获得的,应该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习得”的。因此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学也不再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实物模型、实物操作、实验……等活动,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交流与合作。
品德与生活
不再上纲上线
翻开新课本,在新课程标准中,品德不再是严肃而苍白的口号文章,更多的是从小朋友生活中的小事谈起。比如“有苦难找老师”、“老师的节日”、“回家啦”、“我是小学生”等主题,而且课本上的字很少,大部分都是生动活泼的图画。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教会学生最普通最平凡的爱。从爱自己的老师、同学、父母、学校开始,循序渐进到那些更博大的爱,这样的教育更适合小朋友的接受能力。“教育无痕”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艺术
不露痕迹地普及知识
新课程在小学艺术教育上突出了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观的培养。音乐老师徐慧琴说:“这次新的课程标准,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的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实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过去,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
新的音乐课本不再以知识点贯穿,而是以单元主题的方式来贯穿,如“长鼻子”、“可爱的动物”、“好朋友”、“新年好”等单元,在这些单元中,包含了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在课堂上可以让小朋友即兴编词、编曲、表演,在小朋友通过音乐陶冶情操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普及音乐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
最不像课的一门课
“我最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要分男女?为什么只有妈妈生孩子,没有爸爸生孩子呢?”可能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让你莫名其妙。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问题是长江实验学校三年级的小朋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调查表上写的。
长江小学这门特殊的课就是针对高年级小朋友开设的。负责这门课的叶蓉燕老师告诉记者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说是一门不像课的‘课’”。原来这门课把课堂搬到了学校外面,主要培养小朋友自主探究的能力。叶老师说,从这些调查表上她感到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宽阔,在他们心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疑惑需要老师、家长们一步一步去引导。
叶蓉燕说,这堂课将按照孩子的本能意愿开设,小朋友可以到社区去尽自己绵薄的力量,可以去参观博物馆,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可以自己当老师,把自己擅长的艺术才能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互相学习,增进友情。
教辅书
不必“旧鞍”配“新马”
新学期一开始,许多家长就急着给孩子“配备”教辅书,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书店里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很多,我们也不能引导家长买哪一种好,因为学校所定教材都须经过教育部门审定,教材很可能不一样,所以教辅材料也不好说。建议家长不要盲目购买。大多数老师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许多教辅书与新教材不配套,家长买了用处不大,要买参考书的话最好听听任课老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