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古桥易址,能否留住历史
www.zjol.com.cn  2003年45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买一座已经没有使用功能的古桥,会惹出一场大的风波;买一座不属于文物的古桥,最后还是靠文物部门的协助才得以“成交”;拆一座古桥,从7月14日动手,直到8月底才完工;这一切都是买桥人徐先生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一座古桥价值几何

    徐先生是杭州国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今年5月,“国泰”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后,决定在杭州余杭区的临平开发一个仿古风格的大楼盘。为了营造小桥流水的古文化环境,徐先生想到了家乡的一座古桥,即余杭区崇贤镇蔡马村中的保园桥。

    考虑到古桥已经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也没有被划入到文保单位的行列,所以徐先生颇有信心地来到该村,联系这桩“买卖”事项。可能已经考虑到古桥“买卖”的敏感性,所以,徐先生从一开始联系时,就回避了一个“买”字。

    据徐先生介绍,起初他与当地村组负责人达成的意向是:“国泰”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5万元钱的修路费,作为回报,当地将古桥送给“国泰”公司。到6月份,双方最后敲定的修路费已上升到10万元。

    7月14日,“国泰”公司派出了拆桥人员,他们在保园桥下开始搭建拆桥的脚手架。尽管“国泰”与当地村组已达成了意向,尽管徐先生还与部分村民签定了协议,但是在7月15日,许多村民还是来到桥上阻止拆桥,拆桥之事由此中断。

    尽管保园桥不属于文保单位,但还是有人将此事反映到了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古桥究竟有多大价值,古桥能否迁移?这些问题,毕竟只有内行人———文物管理部门才能作出权威判断。

    市场追逐稀缺资源

    保园桥只是一座跨度为5米的石拱桥。据徐先生估计,新造一座这样的石拱桥,费用大概在五六万元之间。那么为什么“国泰”要出10万钱买一座已经破败的古桥呢?回答是:古桥虽然破败,但积淀着上百年的历史文化,移到仿古建筑园区内,会大大提升楼盘的文化含金量。

    徐先生的话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今天,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古建筑是一种颇有开发价值的特殊资源。其实,在“国泰”公司出手之前,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开发这类特殊的资源。

    2002年7月,安徽歙县徽州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中心,就曾出资40万元,从我省淳安买走一座百年古祠堂。在拆迁之前,拆迁人员对祠堂作了全方位的拍摄,为每一根木料都编了号,目的是要在安徽原汁原味地重建这座古祠堂,要它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出力。

    2002年10月,宁波慈溪一个家具企业出资从上虞买走一座百年古楼。据悉,这座规模颇大的百年古楼今后将在慈溪重新搭建,届时,它将成为该企业的“品牌标志”。

    而东阳的一家企业更是出巨资在筹建“东阳明清民居博览城”,据悉,该博览城占地800亩,目前已有28座古民居迁移到博览城内。

    ……

    这次古桥风波所透露的最新信息是:连一直是在拆旧楼、盖新房中谋大利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也从当今的市场调查中意识到古旧建筑中有重要商机。已有学者预测,随着整个社会对延续城市文脉的关注,今后城市景观楼盘的开发将从单纯的山水景观向人文景观延伸。如何留住城市的记忆,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此外,乌镇、周庄等江南古镇出现的古建筑赚钱效应,也使企业家们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徐先生曾感叹说:“我们余杭的塘栖镇如果能保存到今天,也会出黄金效益。正是因为对失去的古镇感到非常可惜,所以我们今天才会感到留住古桥等古建筑的重要。”

    古楼、古桥等古建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资源。尽管在今天,新建仿古民居、仿古拱桥并无技术障碍,而且造价也不高,但企业家们还是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去收购古桥、古楼,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依附在这些古建筑身上的历史文化。

    异地重建引发争论

    应该说余杭保园桥最后能成功拆走,离不开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协调。

    那么,文物管理部门为何支持此事呢?因为这座古桥还不够文物的资格,文物管理部门不可能拿出有限的文保经费来维修这座不是文保单位的古桥;而当地的村民也不可能为一座已无使用价值的古桥出资维修。如果顺其自然,古桥的命运就只能是湮废。

    而赢得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支持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次买古桥的企业没有将古桥迁出余杭区外。余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戚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古桥还是在我们区内,并将承担更好的作用,所以我们支持此事。”

    据悉,8月底,当地村民都签字同意拆走古桥后,古桥的拆运工作仅花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如此顺利的拆运,也是因为有文物管理部门派出的人员在拆桥现场作技术指导。

    “如果古桥是迁到余杭区外,你们会同意吗?”戚先生回避了这一话题。

    而记者之所以要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想到了常州一座古桥的命运。10年前,无锡有人出资480万元,欲买常州的一座古桥,由于当地文管会的干预,买卖未能做成,而今天这座古桥早已经湮废。

    其实,各地的文物管理部门早已认识到古建筑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迁走自己辖区内的文化资源自然不会是高兴的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都明白,任何一座古建筑都包含着一定区域或环境中的各种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与古建筑本身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异地搬迁古建筑,无疑会丢失大量信息,使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受到影响。所以,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的杨新平副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我们不提倡异地搬迁古建筑。”

    杨新平还认为:“发现和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一个过程,如果将一座还没有被完全认识的古建筑作了异地搬迁后,损失就大了。”

    但是,随着古建筑交易的增多,今天,文物界也有人注意到这类买卖中的积极意义。有学者撰文说:尽管我们提倡就地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当面对这些文化信息的载体———古建筑面临毁损、拆除的灾难时,却没有什么比异地搬迁复建更具有保护意义的措施了。尽管一些企业或个人对古建筑进行异地搬迁复建的目的,并不完全出自于保护,很大程度上是首先认识到被拆除的古建筑所蕴藏着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搬迁复建本身却在客观上对古建筑起到了保护作用。

    由于对古建筑的异地搬迁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古建筑买卖也常常会形成风波,人们也常常将风波反馈给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对此,文物管理部门则感到很无奈。因为只要交易中的古建筑不属于文保单位或文保点,文物管理部门就无权干预此类买卖,现行法律没有赋予他们这方面的权力。

    危旧古桥何去何从

    文物管理部门是主张古建筑在原地保护的,但是,对一座已废弃的古桥,对一栋已成为危房的古楼,如果文物管理部门不干预,当地的人们也不在意,试问,有哪个企业会出资去维修?

    保园桥风波,也促动了当地文物部门的工作。余杭区文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接下去,我们打算在余杭区内调查一下这些不属于文物的古建筑,对那些值得保护的古楼、古桥,今后我们打算都为其挂一块牌子。希望能引起当地的人们以及企业的关注,推动民间的力量来保护古建筑。”

    “国泰”公司的徐先生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他说:“当初,我们是这样想的:我们的企业行为,既能为当地乡村改善交通设施,又能使古桥得到保护,企业又有经济效益,这样的事应该很容易办成。但后来出现的风波则表明我们的判断有误,这也使我们变得谨慎起来,其实,我们不只是要买一座保园桥,还准备再收购几座古桥,并已到德清等地去考察过,后来,这些工作都停了下来。”

    当徐先生获悉余杭文物管理部门打算调查古建筑的事后,他说:“古桥、古楼等古建筑的‘买卖’,是一种特殊买卖,似乎是不应该由我们企业牵头,而应由文物管理部门确定一个值得保护或抢救的清单,最好还能明确哪些可以作异地保护,哪些必须原址保护。缺乏古建筑保护经费,则可以由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牵头引入企业行为,这种倒过来的操作法,可能会推动企业合理有序地开发此类特殊资源,保护此类特殊资源。”

    杨新平则一直在思考如何扩大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他认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我国还可以补充引进国外较为成功的文化遗产登录制度。这种制度是通过遗产所有者自己的申报,来推动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广泛开展。而该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则是:依靠税收制度,通过减免或减征相关税利,积极地鼓励企业投资文化遗产的保护。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学勤 通讯员 傅楚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