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杭城暗访:讲普通话公务员不如服务员
www.zjol.com.cn
2003年17月1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是第六个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笔者近日走访了杭城一些单位和个人,发现—— “普通话谁不会讲?除非是自己不愿意讲。”当笔者今天上午在杭州延安路采访来自甘肃的小伙子李志帆时,他自信地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像我这样从农村里来的,虽然讲得不好,但还是尽量讲普通话。” 按照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广播电视部门、公共服务行业等应该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那么,在外地人的眼里,杭州哪些人最常使用普通话呢?笔者今天在街上随机采访了近50名外地人,绝大多数人认为老师、学生、服务员使用普通话的频率最高,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一些机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里的公务员做得不够好。 笔者以找人为借口,暗访了延安路上的几家政府部门。在一家单位的大厅里,笔者向一名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询问:“请问周××是在这里工作吗?”“没的没的,我们格里没介格人的。你是做啥的?”对方一口不耐烦的杭州话。“我找个朋友。”“找朋友?找朋友找到格里来啦?好走勒!好走勒!” 在武林广场边上的一家商场,一位化妆品柜台的营业员告诉笔者:“平常工作我们是一定要说普通话的,这是规定。”笔者来到城站火车站售票处,又随机采访了一些乘客,他们都表示售票员工作时都是讲普通话的,而且都会使用“请”、“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 浙江大学中文系一位老师说,服务员的文化素质大多不如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见得会比公务员好,为什么说起普通话来反而比后者要“勤快”?可能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现在报纸上都在宣传政府的职能将从管理转为服务,某些公务员的心态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转变呢? 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说,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普通话水平与人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文明程度一样,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从这个层面上说,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毛传来实习生刘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