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建设中的新湖滨,你会惊喜地发现,湖滨比以前更加亮丽了,尤其是湖边那一幢幢古色古香、风格迥异的老建筑,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西湖的山水之中。中湖饭店就是其中的典范,这幢原本要一拆了事的民国建筑,在整体向南移了五米之后,使整个湖滨的景致变得更加和谐动人。
昨天下午,记者在邮电路和东坡路交叉口看到,正在施工中的中湖饭店完全保留了粉墙黛瓦、雕栏玉砌的民国风格。然而,又有谁能想到,早在80天以前,这幢建筑还静静地躺在东坡路上,差点就被一拆了事。
整体搬迁 修旧如旧
中湖饭店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为140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原业主为工商界知名人士徐吉生。
1947年,该屋由其孙徐定戡等三人继承,同年出租给中湖饭店作为旅馆及咖啡馆使用。解放后,徐定戡将产权卖给公私合营浙江企业公司,作为浙江旅馆用房。新湖滨建设之前,该房底层为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二层为杭州市职工医疗门诊部。
中湖饭店是西湖边为数不多的民国建筑之一,历经近70年的风风雨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所钟爱。2002年底,因为新湖滨建设,中湖饭店被列入拆迁整治的范围。由于该建筑的特殊性和本身价值所在,经市文保所认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中湖饭店予以整体迁移保护。
当时,迁移的方案有两套,一套是把饭店按原样整体南迁5米,另一套方案则是饭店依然留在原地,但妨碍规划部分必须截断和拆除。在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要求:按原样整体迁移,并希望文保部门能修旧如旧,全力保护好这幢民国建筑。
在施工中,王国平多次到施工现场过问修缮进程,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上城区委区政府、市园文局、文保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对中湖饭店的拆迁工程和细微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力争不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
精心测绘 严格施工
抱着“整体搬迁,修旧如旧”的宗旨,80余位有着丰富文保经验的专业人员投入了紧张的施工。其中最关键、最艰难的工作是建筑测绘,就是按照原有建筑的大小和形状,将中湖饭店的每一个构件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图纸上。从用铅笔画下第一根柱子开始,测绘人员经过2个多月的辛苦工作,才将整幢建筑“描画”成功。到今年1月底,测绘人员又完成了对建筑构件的编号、拆卸和搬运。
6月20日,饭店的迁移和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按照测绘图纸,施工人员将拆卸下来的构件按原编号进行了严格安装。昨天下午,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施工时,对90%以上的旧有构件按原样进行了安装,而对一部分因腐朽等原因受到破坏的木制品等,尽最大可能按原有材料和形制进行修复。至于一些未能保存下来的门窗,则严格按照原有的式样、材料和工艺重新制作,就连小小的铜铸窗插销,也是按原有式样定制加工的。
在施工现场,记者还见到,为了保证建筑材料不受日晒雨淋,工程公司特意在建筑主体上方搭建了防雨篷和遮阳篷,以保证近70年未见天日的木梁屋架在篷下安然无损。
正是这般精心测绘和严格施工,才确保了中湖饭店的修复质量,让人们看到了70年以前的中湖饭店原貌。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的话来说:“古建筑修复最大的难处就是修旧如旧,让原先生活其中的人察觉不到其中的变化。”
这一点,迁移修复后的中湖饭店做到了。
保护第一 与景相谐
眼下,中湖饭店的建筑主体已初步完成,到今年9月底,中湖饭店的迁移和修缮工程将全面竣工。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中湖饭店已进入内装修和油饰阶段,十余天之后,广大市民和游客就能再次见到这幢民国时期的特殊建筑。
挑檐回廊,黛瓦白墙,与周围烟树波澜协调一致。这是中湖饭店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即将完工的中湖饭店既突出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又不显出修缮后的金碧辉煌,与新湖滨的现有景致保持了高度的和谐。
9月15日,在多次赶赴现场了解中湖饭店迁移工程后,王国平对这幢建筑的完整保留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出如下批示:“向为中湖饭店保护工程作出贡献的园文局文保所、上城区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中湖饭店得以保存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和上城区委、区政府在建设新湖滨景区时坚持‘保护第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