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在温州,“人情消费”日渐变味,已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日前,温州市民许岳林致信市领导,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人情债,让人担忧到何时?
许岳林是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位离休医生,多年关注温州民间礼俗应酬,对愈演愈烈的“人情风”甚为忧虑。他在给温州市委书记、市长的信中说,温州“送人情”之盛,为全国罕见,政府对此应加强舆论引导,予以纠偏。
许岳林的来信引起温州市委书记李强的高度重视,他在信中批示:“送人情”的风气确实要引起高度重视,可通过新闻媒体开展讨论,予以引导。同时对个别“权势”人物,利用红白喜事大肆收受“人情”,应及时依法依规处理。
许岳林在信中说,温州市民除至亲好友的红白喜事必须“送人情”,人情网还延伸到一些至亲好友的亲属、同事工友的祖辈、父辈甚至儿孙辈。生孩子要送月里羹,小儿周岁要办“对对酒”,过年要给压岁钱,其他像住院手术、老人去世、乔迁新居或孩子升学、参军、提干、出国乃至旅游等,都不可避免地要“送人情”。他说,温州人每一次“人情债”少则三五百元,多至一二千元,名目繁多,有时一天竟有三四起“人情”,令人瞠目。
这一来信经当地媒体披露,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记者就此对市民调查发现,温州人情网之大、名目之多、花费之巨,在全国实属少见。民间通常还因数额多少而有大小“人情”之分,“大人情”诸如结婚、乔迁新居等,一般要800元至1000元,若是至亲就要2000元或更多。所谓“小人情”,通常需300元或500元。相比国内上海、广州等城市,送人情红包多在300元以下。
据记者了解,一个普通温州市民一年为“人情消费”而花四五千元司空见惯,他们把形形色色的请柬戏称为“红色催款单”。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叶小姐说,去年国庆期间正值办喜事高峰,她和丈夫一下子就送出近万元。某文化单位的金先生参加工作7年来,先后给50多位同学、朋友送过婚宴红包,总数不下5万元。
变味的“人情消费”,不仅使人际交往远离初衷,还为腐败提供了温床。记者从温州市纪检监察部门了解到,一些行贿人正是从“人情消费”为突破口拉拢关系,打着朋友来往、交流感情的幌子,大行不正之风。而少数党员干部则利用手中权力,借红白喜事滥发请柬、大摆宴席,借机聚敛钱财。
【短评】
向变味“人情”开刀
“人情风”不仅温州有,在我省其他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凡婚丧嫁娶、生日、升学、乔迁等等都要“送人情”,以致许多人为此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更有甚者,个别人借机敛财,违反党纪国法。“人情”变味走样,必然走向庸俗,败坏社会风气,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与过去相比,人们的“钱袋”鼓了,这并不意味着像“送人情”之类可以大手大脚,更不应“打肿脸充胖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除陋习、树新风,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