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浙江高校中首家探索尝试“道德银行”,并计划于10月全面运行。但由于它把竞赛获奖及文章发表纳入“道德”范畴,因而尚未正式“营业”就引起争议。有关人士称,这让“道德银行”变了味,背离了其开办的初衷。
把道德存入“银行”
在湛蓝色的“道德银行储蓄卡”上,之江学院团委对“道德银行”进行了简单的定义:这是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抱负而办的“银行”,下设存储部、支取部、中介部。学生在各学年中的优秀事件都会被记录在这张卡上,将来,“道德储户”有自身需求时,可凭卡向“道德银行”支取。
之江学院团委书记何星舟说,他们力图通过这种机制,在志愿者的付出和回报之间确立一种长期的对应关系。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等活动后,道德银行会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分等级转换成货币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
何星舟举例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小时可得到1分,义务献血每次可得2分。而每分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10000元道德币。
据介绍,为了建立“道德银行”,学院曾专门派人到银行观摩学习。目前之江学院已有约3000名学生拥有这种“储蓄卡”,刚入学的1600多位新生不久也将成为“储户”。
“储户”待遇分为四类
“道德银行”将储户分为四类。“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储备金来向“支取部”申请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储备金越多获得的“待遇”就越高。
一般的储户均为“一星储户”,他们可享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课外学习辅导优先待遇;储蓄额居所有“储户”的前50%为“二星储户”,他们可享受申请参加学院业余党校、团校的优先待遇;储蓄额居前15%的为“三星储户”,他们可享受获赠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门票的待遇;储蓄额居前5%的为“四星储户”,他们可申请获赠一季度的学科类报纸或杂志一份。
此外,学期终,“道德银行”还将对“存款高额者”进行“十佳道德富翁”排名,前十名这可授予金卡,并给予全院通报表扬。学生在道德银行中储蓄等级还将被列为团内评优、奖学金评定的参考之一。
何星舟认为,“道德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热于奉献的本性。
文章发表属道德范畴?
之江学院团委对道德的评估进行了细分。在《道德银行规则》上,除“各类违纪扣分”项目外,其余六大类皆为“存储”项目,分别是:青年志愿者院内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学校举办的各类有关“学生主题教育”的活动获奖、各项好人好事记录、发表理论学习类文章。
何星舟解释说,不管是“学生主题教育”竞赛还是理论学习类文章,只要其内容与思想有关,就可以算作道德层面。据悉,“道德银行”明确规定:获校级“学生主题教育”竞赛第一名者,可加道德分4分;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理论学习类文章,每篇可加道德分3分……
然而,该校不少学生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他们认为,这是道德银行“经营范围”的“越界”,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呼唤道德的回归,这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将竞赛获奖及文章发表算作道德层面显然难以让人信服,是“道德银行”的变味。
“道德银行”及其评估制度引起的关注不仅限于学生。之江学院人文、城建系党总支书记朱欢乔说,必须先搞清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行为?作为大学生,可能发生的不道德行为有哪些?同时,不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不宜列入“存储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的一位负责人更是直言不讳:“这类‘道德银行’的游戏规则本身就存在功利性,不妥当的评估制度更将功利性扩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