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神秘的财富新贵很低调
www.zjol.com.cn  2003年13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10月的财经界被胡润的“中国内地百富榜”搅得异常纷乱,姑且不说这张榜公布前后所引发的那些质疑和争论,很多专家表示无论排名是否确切,但它至少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强大实力。而令我们惊喜的是,这次我们在这张榜单上又发现了不少浙江企业的新面孔。总部在浙江的新入榜富豪中,此前并不知名的杭州锦江集团钭正刚、光宇集团冯光成和远东化纤集团徐茂根也一跃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两位财富新贵又是怎样的人?本报记者多方打探,试图掀开财富新贵的神秘面纱。

    经济学家常把浙江民营经济比喻为“草根”经济,“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不少学者破解浙商的致富经验是:全靠白手起家,浙江老板不但肯吃苦,踏实能干,而且浙江老板与富豪一向都很低调,不事张扬。而在采访后记者发现,这次新上榜的两位富豪都显现出了这些共同点,低调则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
    
  钭正刚:垃圾发电的先行者

    此次排名第61位的杭州锦江集团虽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和国内最大的雨伞布生产商之一,但他们的老总钭正刚却处处行事低调,此次当胡润征求其上榜意见时,他曾要求不要排上去。从公司的员工中了解到,除了日常的应酬外,他很少跟媒体接触。

    他的创业经历开始于1983年,这一年,创建了临安化纤织物厂,并逐渐确立自己在国内化纤行业的地位。1992年,他通过建设临安热电厂,进入发电行业,并看准政府支持垃圾发电的良机,开始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他的公司采用焚烧垃圾发电,原料不需成本的商业战略迅速在浙江、山东、河南等省投资开发了10多座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轻纺、环保能源、建材、药业为主导产业,集工商贸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

    徐茂根:化纤业的领头羊

    绍兴的企业家一向以低调、实干著称,此次上榜的远东集团的徐茂根亦是如此。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位于绍兴县马鞍镇的公司早已是国内领先的化纤和印染企业。其掌舵人徐茂根则是个很低调的商人,因此在媒体上很少有他的报道。据了解,1978年经济改革后不久,他就创建了一个小型纺织作坊,并带领企业走到了今天。当初的远东化纤集团从2台铁木绸机起家,不断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拥有280台GA615织机,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涤纶纺丝及加弹技术设备,通过历年的投入和技改,目前企业已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而徐茂根也凭借个人财富10亿元位居富豪榜第83位。

    冯光成:H股首个民营企业

    对于排名第83位的冯光成,在上市公司年报的董事一栏里,他被描述为“在建筑材料行业、玻璃制造、公司行政管理方面有广泛的经验”,而接近他的人对他的评述是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据了解,冯光成的第一桶金要追溯到1985年,当时他成立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1994年,他出资5000万元组建了浙江玻璃厂,1996年光宇集团成立,其后便参与到了浙江玻璃的改组当中。1998年,“浙江玻璃厂”改组为浙江浮法玻璃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冯光成为了在香港上市,在股权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调整。2001年12月10日,“浙江玻璃”以每股2.96港币的价格公开配售H股,净募集资金5.28亿港币。这是第一个在H股市场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但一贯低调行事的冯光成并没有过多地对外宣传,甚至许多闻风跑到绍兴杨汛桥采访的记者都空手而回。公开配售后,冯光成的个人财富一下子有了惊人的成长,在2003年的几个榜单中,他的个人财富数据基本上是10亿元。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张云山 本报记者 陈聿敏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