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人热炒小水电调查
www.zjol.com.cn
2003年10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都市中有个炒房族已是路人皆知,但投资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上亿的水电站也成为炒作对象,这不能不让人惊讶。近日,从丽水传来当地一些人把水电站炒得沸沸扬扬的消息,更有媒体称之为丽水出现了“圈河运动”。 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合理的投机行为,但过度的、恶意的炒作行为无疑有害无益,无序攀升的房价就是一个例子。关于丽水炒水电站的传闻不由让我们担忧,记者为此赶到丽水进行调查。 “人手一股”水电站股份 投资少则几万多则上千万
在丽水,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于建设水电站的热情。 丽水市水利局一位部门负责人说起这股热潮时并不讳言,甚至颇为自豪。他出示的一份材料显示,至2002年止,丽水市共建设成的小水电站达到520余座,总装机容量60余万千瓦。仅在2002年,续建装机容量1500千瓦以上电站26座,计划建成投产发电19座,计划开工水电项目40处,还有134处44.9万千瓦电站已落实开发商,目前正在紧张地开展前期工作。 在这些在建或筹建的小水电站中,绝大部分采用股份制方式开发,大量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水电站的股东数少则几人,多的达到数十人上百人。一位知情人透露,参与小水电站建设在景宁等地方已达到“全民皆兵”的地步,几乎家家户户都拿着水电站的股份。景宁这个17万人口的小县城,投资水电的竟然有5万人。这里面既有投资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大股东,也有许多只投入了几万十来万的小股东。 在到丽水的当天,记者打电话给丽水市水电局建设处,一位办事员告诉我,处里的领导都去参加一处水电站的验收去了。 景宁财政收入1/3来自 水电水电已成规模产业 然而,仅仅以这股热潮来说明丽水人在炒水电站,似乎缺乏说服力。 丽水市水利局小水电管理站站长陈勇泉坚决否认炒水电站的说法。他说,大力发展小水电是国家支持的政策,丽水在浙江省来说水利资源最为丰富,发展水电条件优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会兴起水电建设的热潮。 陈勇泉报出的几个数字让人吃惊,丽水的水电产业在去年占了全市GDP的8%,在景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水电产业。“但是热并不等于无序,水电站的发展,还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丽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来审批的。”陈勇泉告诉记者。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水电作为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收入的手段,这在其他地方可能无法想象,但丽水人确实把水电产业做大做强了,这是利国利民的事。”陈勇泉说发展水电还有其他的边际效应:拦坝蓄水可以抗洪防旱;建设水电站要修的道路等配套改善了农村环境;带动水泥等相关产业发展及解决农村就业等。 陈勇泉坦然告诉记者,他也有投资。 投资水电利不厚却稳定 那么,是什么促使丽水人对于水电建设倾注了这么大的热情? 一位水电方面的专家告诉记者,事实上,投资水电的回报并不丰厚。一般来说,水电站的投资额低的每千瓦(装机容量)5、6千元,高的则达到上万元。他算了这么一笔账:一座装机容量为100千瓦的小水电站,投资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建成后按每度收益0.4元计算,一天满负荷发电毛利也就900多元,事实上这是根本达不到的数字,一般一年运行能有3000小时就不错了,这样算下来一年收益也就是十来万元。 今年夏天全省普遍缺电,小水电的盈利是不是会较为可观?实际上今年许多小水电都无钱可赚,因为没水,许多电站根本无电可发。 但是,水电站的收益虽然不高,相对来说却非常稳定。买股票可能会亏,而水电站一旦建成后其回报几乎连小学生也能计算出来。而且水电站的运行成本非常低,一个1万千瓦的水电站需要20来个人维护,而一些小水电只要有一个工人照看着就行了。 “换了其他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点收益也许看不上眼,但在丽水缺乏投资渠道的背景下,水电站成了许多人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并不足为奇。”这位专家说。 收益清晰无法炒作 罗远义是丽水一位“老水电”,这位老行家十分肯定地说,至少在丽水本地,炒水电现象不敢说一定没有,但并不严重。 “正因为水电站的收益稳定,没有多大的想象空间,所以不会偏离价值太多。”罗远义说,“这些本地水电站就在家门口,造不造得起来,该投多少钱都能估算,5万块钱的股份你卖不了10万。” “而且没几个人舍得卖的,毕竟能够建水电站的地方总是越来越少,因此,每个水电站的股东还是相对稳定的。”罗远义总结了对于炒水电一说不以为然的理由。 罗远义形象地将投资水电形容为赚“退休钱”。据他介绍,丽水最早一批投资电站的人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了2000年左右,这批吃螃蟹的人基本收回了投资,开始赚钱了。于是当地人一下子注意到这种投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小水电的热潮开始掀起。 丽水人纷纷走西部 发展到现在,丽水人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地小打小闹,他们将眼光瞄准了水利资源极为丰富的西部。于是,有了丽水人到西部圈河的说法。在浙江丽水众多水电业主的嘴里,毛大勋是个绕不开的人物。被人挂在嘴边的原因,除了毛大勋的香菇发家史,还在于他去年才涉足的水电业。 云南省鲁甸县洪石岩一向平静,最近几天却响起隆隆的机械作业声,两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投资3.6亿元,装机容量7.5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牛栏江洪石岩水电站,其开发商就是毛大勋。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个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比他家乡最大的两座电站之和还要大。 从去年8月开始,毛和几个合伙人先后在湖南、福建、江西等省考察了40多个新老电站,平均每三天考察两个电站。他说,当时满脑子都是电站,整天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去山上的路上。最终,毛大勋“牵手”云南洪石岩水电站。毛大勋也是丽水人。当地人有句话说:哪里有水电站,哪里就有丽水人。到底有多少丽水人在中西部“圈河”? 恐怕谁也说不清。比较保守的估计是有数百人。大部分人在川西与云贵高原,有的甚至跑到了西藏。据一份调查报告称,仅景宁人已经在西部拿到40座水电站的开发权,总装机容量14万千瓦左右。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丽水的水电开发已较充分,可用资源不多了,而一批对于操作水电站已非常熟悉的丽水人自然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一番。当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陈勇泉说,“我更愿意把这叫做抢占资源,因为水利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丽水人对于这项资源的认识显然比其他地方的人深刻得多。” 西部概念股让人担忧 在丽水还有一个同样是水电业主挂在嘴边的人物——林建华,他被当地人公认为中小水电业最早的拓荒者。早在1991年,他已经涉足景宁的水电业。 现在林的名片上印着浙江中大三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他与浙江中大集团开始合作,后者是一家资本雄厚的上市公司。具备这样一个身份后,林建华的水电生涯开始出现“两条腿走路”——不仅投资兴修水电站,还斥巨资收购一些已经并网发电的中小型水电站。 其实,林建华只是丽水人“圈河”产业链上的一颗珠子。在丽水,像他这样的珠子还有很多。短短十几年,丽水人从跑项目到融资再到设计开工,已经在外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圈河”产业链。据圈内人士介绍,去西部的丽水人有一些是真正的投资者,但也有一部分自己并没有实力或途径开发,这些人对于在西部开发小水电的热情主要在于:找到下家脱手从中谋利。一个刚从西部回来的“黄牛”这样告诉记者,一般以几十万在丽水注册一个公司,弄上一个董事长或总经理头衔,在外有身价。然后在中西部根据各种关系找县市政府、招商局、水利局要资料,拿一张规划纸回来就可以赚到钱。“能量大的可以搞到项目开发权,回来后搞点手续辛苦费,一般以几十万卖给有兴趣的业主。还有的不要钱,要求以零资本金占3%—5%的股份。” “拿着一张规划图甚至只是一张许可证,回来卖钱的肯定有。”罗远义说。西部山高水远,加上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于是原来投资、回报都很清晰的水电站建设也抹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成为可以炒作的概念股。 丽水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水电室负责人杨卫东刚告诉记者:“拿到资源就盲目西进开发,如今的‘圈河’潮怎么和以前的‘圈地运动’一样了?”这股热潮去年开始,今年烧得最烈。“去年院里仅一个省外项目,今年突然疯长了好多。”杨卫东扳了扳手指说,经他本人设计的水电项目,今年就四川5个、贵州2个、湖南3个,湖北恩施的1个还在谈判阶段。福建当地曾经有人不解地对杨说:“单位造价为3块钱1度电(指效益不太好)的项目,也被你们丽水人抢光了。”还有一个事实可以印证火爆程度。以前,水轮发电机求着别人买,还卖得不怎么样。如今它成了卖方市场,现在水轮发电机的价格上涨了30%。“在市场经济中,这样的行为也有其合理性。但关键是,某些人使用不规范甚至欺诈的手段,比如利用下家的不了解情况而盲目夸大投资前景,层层转手炒文件,这才是让人担忧的。”一位圈内人这样分析。 据罗远义说,一份规划文件卖到上百万元的事也有耳闻。 资金链断裂是最大隐患 由于水电站建设投资巨大,一般来说,除了民间资本,借助银行贷款是通行作法。一份资料显示,在丽水,水电站的资本构成中,贷款占了绝对的大头,几乎为自筹资金的两倍。而银行也乐于贷款给水电站,这主要是因为投资回报风险较低,并且由于水电收益都是由电力部门支付,在资金收回途径上较为单一,容易控制。 但是,在西进热潮中,资金链断层成了水电专家最担心的事。据悉,西部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外资鼓励开发,往往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在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但实际操作中能否完全做到总是未知数。而丽水人在西部开发电站的模式仍然套用了丽水模式,即吸纳广大民间小股东参与。 “我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就提出来了,股东过于分散是西部开发水电最大的隐患。”罗远义最后告诉记者,“我接触过几批去西部开发的丽水人,每个人都说资金没问题,但这个没问题是建立在所有资金链都不出错的情况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出现“烂尾电站”的可能性就会出现,而受害最大的则是中小股东。”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方小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