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五路记者亲历旱情
www.zjol.com.cn  2003年10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宁波用水告急,舟山向大陆要水,玉环定时定量供水,金华掘地80米还看不到水,温州高山村民披星戴月排队挑水,就连一向用水无忧的杭州,近期也因钱塘江水位过低屡屡受咸潮冲击不得不一再降压供水……浙江刚刚摆脱高温的折磨,却仍然无法摆脱干旱的困扰。
  
  由于入夏以来,我省大多数地区降雨普遍偏少,因此,盛夏过去以后,50年一遇的旱情仍然在秋天继续,全省大部分农村和许多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依然紧张,近50万人饮水困难。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日前分赴干旱地区调查指导抗旱,并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据分析,部分地区旱情有可能持续到明年3—4月份,甚至可能遭遇连续干旱年。

  干旱一次又一次地逼近我们每个人的家门口。虽然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取水、引水,但是,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总有取完、引完的一天。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亲历各地旱情,希望记者的所见所闻,能让我们每一个人警醒:不要等家里的水龙头再也流不出水,才想到节约用水。
    
  水龙头里流出泥浆水
    
    昨天上午7时至下午5时
    记者张伟群在三门和温岭

  昨天早晨7时,记者在台州市区的租住房已经停水了。这比自来水部门预告的停水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记者只能用微湿的毛巾揩了一把脸,便直奔三门县花鼓漫岛涛头村。

    今年夏天,三门县花鼓漫岛涛头村是全省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报和“农夫山泉”的爱心送水车向村里赠送了550箱矿泉水。几个月过去了,秋风送爽,但这里的用水形势依然和夏天一样严峻。

    在村民丁正常家,记者看到了三种不同的水。第一种水呈肮脏的绿色,上面漂着些许菜叶。丁正常说这是从岛上的水库取来的,水库的水在前几年的一场洪水中被污染了,但村民为了节约用水还是用其洗菜、洗衣服。第二种水干净些,取自全岛惟一的饮用水源,那是山坳里一个“2个人跳下去就可以填满”的小水潭。第三种水最干净,被当作宝贝似的放在最好的容器里,水是花5元钱从岛外买来的,丁正常一家三口要用上10多天。

    从涛头村出来,记者又赶往温岭。途经温岭新河镇一个加油站时,洗手间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是泥黄色的。加油站工作人员说,自来水早就停了,这是他们用水泵直接从井里和河里抽上来的,目前,干净的水用来做饭都快不够了,洗手的水只能是这样了。

    政府支招:目前三门县干旱严重的各村都在筹资打井。涛头村的一口投资120万元、深80米、日供水300吨的水井正在准备中,预计年内就会动工。

    玉环县政府每天派出专用油轮从温州运水,船只现已增加至6艘,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后,运水量每天达15000吨,缓解了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无雨的日子在继续
    
    昨天下午4时
    通讯员邢文东、记者唐旭锋在文成县莲头村


    “凌晨1时排队挑水……两瓢泥水洗把脸……泡杯茶是待客的最高礼遇……一天只做一顿饭……”这是今年7月末本报记者深入旱情严重的文成县富岙乡莲头村看到的情景。昨天傍晚,当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村时,情况如同3个月前一样。

    记者来到村里后,首先掀开村委主任郑曰微家里的锅盖,发现锅里空空荡荡,没有存水。本来村里架了一条管道,将远处的山泉水引入村里各家厨房,但水龙头已断流好几个月。郑曰微说,估计山泉水也不多了,现在只是在夜深时皮管里才有一点水滴答。现在每一滴水村里人都不肯漏掉,都接到水缸里存起来。

    村里每户人家水缸里的水都只有浅浅的一层,村民郑国桥无奈地说,和夏天的时候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要到全村惟一的一口饮水池边排队挑水。洗脸水拿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再浇菜。不过比夏天好的是,现在不用天天洗澡,水的用量减少了。

    政府支招:离莲头村两公里远的高山上有一处水源——处山塘。县自来水厂的技术人员做了测量和预算,从这里引水到莲头村需要20万元。这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目,但对于没有村集体资金和长期需要拨款和赞助的乡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今年7月底,钱江晚报对莲头村的旱情进行报道以后,乡里和村里就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筹划解决方案。乡政府已经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希望能在扶贫和抗旱资金的发放上有所倾斜。村里目前也在发动群众,除了集体筹集部分资金外,到时全体村民参加引水工程义务劳动。目前温州地区旱情最严重的是洞头县。洞头县的干旱天数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记载,干旱程度为历年之最,目前全县受灾人口100%,有些人不得不用海水洗衣、洗澡。根据洞头县抗旱应急预案,目前每天从乐清调入饮用水300立方米,解决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紧缺问题。
    
  水库底干得长起了草
    
    昨天中午12时
    记者胡睿芳在新昌


    当记者与新昌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丁主任驱车前往新昌儒岙镇时,一路上发现土地都已龟裂。秋天本该是个收获的季节,但地里只能零星地见到几片水稻田。这些水稻因为没有饱满的谷子,被主人孤零零地丢弃在干裂的土地上。

    在儒岙镇的饮用水源跃进水库,足有140亩的水库水位只有2米,库底高处都裸露出来,上面长着足有一人高的水草。库里仅有的那些水,也是浑黄的。

    正在迁建的儒岙中学,学校的基本构架已经完毕,现在只有一个行政楼还需要再加工,但仅剩的这一项工程,已经搁置很久。儒岙镇用水紧张,镇里晚上停水,需要连续浇筑的水泥平台只得停了下来。

    下午4时,儒岙镇附近的儒一村家家户户已经在准备晚饭,一个潘姓妇女此时正准备煮饭,她用一个小瓢兜了一点点水倒进锅里,看看实在不够,又兜了一点进去,简直是滴水贵如油。她说,家里已经20多天没有自来水了,这点煮饭的水还是她排队到很远的井里去拎的。村民们说,因为没了自来水,家里的抽水马桶都得不到很好的冲洗,发出了异味。
    
    政府支招:新昌县为了减轻缺水带来的农业损失,减免40%的农业税。此外,新昌儒岙镇政府已拿出15万元作为饮用水挖井工程补贴。
    
  28个村滴水全无
    
    昨天中午12时半
    记者张德君在象山


    从4月15日入汛到10月15日汛期结束,宁波全市平均降雨量只有581毫米,比去年同期少4成,其中尤以象山为甚。从6月29日开始至今,象山县的山塘和大部分中小型水库已经干涸,缺水断水村庄达500多个,受灾人口30余万。全县有近80个村、4万多人只能靠外地运水维持。

    昨天中午12时半,记者踏上了象山的土地,与海岸线只有几百米距离的象山县城的空气中,闻不到一丝湿润的气息。

    象山县城东边的阳明花园是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居民陈峰说:“县城里每天晚上5点多钟开始供水,8点不到结束。现在家里常备两个大水桶,装水用。还好,天凉了,不用天天洗澡。洗衣机?已经好久不用了。”

    象山高塘岛是全县最缺水的地方,从今年7月24日岛上第一个村文献村断水开始,到今天已经整整100天了,目前滴水全无的村子已经达到了28个。岛上居民的生活完全靠县、乡政府从外面运水来。现在岛上居民有2万人左右,每人每天定量的饮用水是15斤,全部靠船运进来,再由28个断水村的40几辆拖拉机分送到各村。

    从象山回宁波的快客车上,记者巧遇一位从高塘岛上来的小伙子,他说:“这么多年了,真的是第一次知道节约用水。脸都少洗了很多次,洗澡也改成了擦澡,就是洗脚水也要留着冲厕所,都循环利用了。”

    政府支招:县、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寻找水源,勘探、打井、铺设引水工程等工作都在紧张地进行。
    
  打井80米不见水
    
  昨天上午10时
    记者李震宇在金华澧浦镇


    由于久晴无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的上屋村、下屋村、方山村等种植苗木和水果的村子出现入秋后50年罕见的干旱。特别是10月份以来,下屋村山上近60%的树苗枯死,全村上下浇田取水的池塘现都已大面积发白龟裂。由于水塘没水,村中80%以上的农户都打有水井,备有水缸。但没有水井的农户就苦了,下屋村有一户姓池的村民,全家共5口人,由于他家的地势较高,井水打不上来,全家人的生活用水只能靠其他村民接济。

    像池家这样生活用水紧缺的家庭,在下屋村还不止一家。随着村里的10多口水塘的相继干枯,村民们挑水的路也越走越远,挑一担水要往返近两公里的山路。

    方山村是澧浦镇另一个缺水严重的地方,全村400多户人家的饮用水就只靠距村一公里以外的一个小池塘,灌溉用水则来源于三河溪水库,然而三河溪水库如今也面临枯水。为了解决全村1000多口人的喝水问题,村里曾多次筹钱想打一口井,由于方山村地理位置高、地表矿物质含量多,钻井队一连打了几口80多米深的井,还是未见一滴水涌出。一位村民全家出动挖了5天,只挖出了浅浅泥浆水。方山村是金华有名的草莓种植基地,其经济产量占到全村收入的70%左右,今年自入夏以来的高温使得方山村的村民损失严重,近350亩的草莓“颗粒无收”。

  zjnews.gif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时宽兵 王易 李震宇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