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丽水城建规划忽视文保 1500年通济堰告急
www.zjol.com.cn  2003年10月3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国外记载人类最早建造的拱型水坝,是西班牙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1612年建造的邦达尔多拱坝。而位于我国浙江省丽水市碧湖平原的通济堰溢流拱型水坝却建于公元505年,比爱尔其拱坝早1000多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2001年6月25日,通济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济堰这座溢流拱型拦水堰坝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每天能将20万立方米松荫溪的河水拦入堰渠,再通过干、支、毛各级大小渠道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多亩水稻田。

  通济堰水利体系是由拱型堰坝、通济闸、石函、3大干渠、72条支渠、321条毛渠及众多的湖塘组成,覆盖整个碧湖平原。各支渠分叉处均设闸以调节、平衡水流,形成了繁复的竹枝状渠道灌溉网系,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水利系统的概貌。

  可是,丽水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已把60平方公里的碧湖平原,规划成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全部建设用地约4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30.5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2.5平方公里。几天前,记者碰巧在公园的宣传栏里看到了这张总体规划图,碧湖平原绝大部分被规划成工业和居住建设用地,通济堰只留下了堰头和干渠的一小部分,遍布平原上的竹枝状大小支渠、毛渠则荡然无存。

  一些关心通济堰的市民着急了:“只保留堰头那一点,那还叫通济堰吗?这就像一个人只有头没有身子,那还是完整的人吗?”有的人则气愤地说:“通济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福于当地百姓已有1500年了,受历朝历代政府的保护,怎么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市文化局陈志雄局长告诉记者,“我们也参加了这个城市规划的讨论,并反复强调保护通济堰的重要性。这仅仅是个规划方案,还没有报上级政府批准实施。按有关法律规定,凡牵扯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工程必须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对此明确表示:那只是规划,并没有实施。

  可是,记者了解到事实却并非如此。丽水市的这个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花重金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已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容量、总体布局、大型设施布局等研究成果的最后设计。丽水市政府也经过了专门调查、专题研究、专家论证、征求各方意见等决策程序。

  2003年5月23日,丽水市城市规划委第五次会议上确定了关于通济堰的保护问题:进一步做好与通济堰保护纲要的衔接,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总体原则是通济堰的干渠服从保护,通济堰的支系应服从开发。

  6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了这个研究规划报告。市建设局长陶国忠也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谈话:“为在今年10月启动碧湖工业区建设,推进我市下阶段的招商引资工作留足空间。”

  10月底,记者来到了通济堰,虽已是深秋时节,整个碧湖平原还是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松荫溪的河水被拱型堰坝阻拦,顺着千百年的老路流向碧湖平原,灌溉着那数万亩稻田。

  一切是那样古朴,一切是那样平静,没有大规模开发的迹象。一位知情人悄悄地透露:“这都是暂时的现象,是为了躲避当前国务院清查各地开发园区的检查才停下来的,而且市里已经把碧湖工业园区改名为碧湖副中心城市,以掩人耳目。风头过后,通济堰最终还是难逃厄运。”

  记者从文物部门和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了解到:通济堰是以其整个水利灌溉体系申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拱型堰坝,同时在于它完整科学的灌溉网系至今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灌溉文明,是一个活的文物。通济堰的历史文物价值在于它的整体性,众多的大小渠道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破坏了这些支渠、毛渠,通济堰就没有了灵魂,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通济堰能否逃过此次劫难?

  通济堰告急!

    新闻连接:

  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年间,堰坝原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保持创建时拱坝原型特征至今。南宋处州(今丽水市)太守范成大主持整修通济堰,为使后世有章可循,订立《通济堰规》20条,沿用了数百年。通济堰灌溉作用为历朝历代政府所重视而得到整修。据史料记载:宋代整修7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7次、民国3次、解放后23次。

   破坏整体就没有了灵魂———专家谈通济堰保护

  劫难当前,通济堰应如何保护?记者于10月27日电话采访了文物、水利史和水利行政等方面的几位专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室主任宋煊副研究员:我参与了通济堰文物保护规划纲要的制订,对情况比较了解。通济堰的灌溉体系是一个整体,如果去掉了大部分就不可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不主张,也不同意破坏通济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拿掉很容易,想恢复却不可能。一任领导只有几年的任期,而通济堰已存在了1500年,历经了千年风雨和十几个朝代,不应该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我认为应该扩大和加强保护通济堰的规模,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创造条件。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研究会会长周魁一教授:通济堰是活文物,它完整科学的灌溉体系至今还在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正是这种遗世的使用价值才显得更加珍贵。如果破坏了整体灌溉网系,没有了灌溉作用,通济堰也就没有了灵魂,会变成死文物,两者之间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通济堰在自然的岁月中能存在这么久,这充分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也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

  原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钟世杰先生:我已经退下来很多年了,现在做一些水利史的研究工作。通济堰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水利工程,各种渠道是它的脉络,只有去现场才能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

  通济堰应该整体保护,破坏文物的行为必须制止,政府也应该依法行政,否则法律的尊严就没有了。保护国家文物是大家的事。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薛子进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