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天堂硅谷:孕育高新技术的摇篮
www.zjol.com.cn  2003年11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纪。跨入21世纪,杭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

2001年11月,市委、市政府用两天时间隆重召开全市技术创新大会,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部署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实施科教兴市,建设“天堂硅谷”。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天堂硅谷”作为“一号工程”,就是要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作为要事之首、当务之急来抓,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使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在具体目标上,就是要重点发展信息和医药产业,以国家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电视四个试点和国家软件产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两个基地为突破口,在2010年之前把杭州建成为全省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成果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两年来,由于“一号工程”的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杭州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杭州顺利迈出了走一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第一步。

信息港打造一流信息产业基地

打造以通信和软件业为特色的一流信息产业基地,是市委、市政府建设信息港的目标。杭州近年来在信息港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以“两个基地”建设和“四大试点”为重点,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两个国家级基地的建设就可圈可点。2001年7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信息产业部批准杭州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后,该产业基地发展神速,备受各界瞩目。基地集聚优势明显,建成了以“一张网络、三项服务、五个支撑”为核心内容的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基地内的优秀企业在国内软件行业影响日趋显著。如今,基地的多项指标已在全国名列前茅,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当然,杭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也“不甘示弱”,基地以高新区和东部软件园为基础,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和信息产业部52所等为依托,2001年12月被列为7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基地先后与北美半导体协会高级工程师代表、韩国三星集团、台湾威盛集团、上海基地、无锡基地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是我市信息港建设的一大亮点。现在全市有软件企业800余家,去年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完成了近1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整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占全国软件行业同期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1100亿元的9%。截至今年9月,全市181家企业、705个产品通过省信息产业厅的“双软”认证,软件产品登记数和企业认定数居全国第三和第四;已完成软件出口约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特别是一批优秀软件企业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0家企业进入2002年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8家企业居百家2002年度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之中,7个软件项目列入了“2003年度国家振兴软件行动计划”,9家企业成为浙江省“2002年十大软件企业”。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是我市信息港建设的另一亮点。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9亿元、销售产值253.3亿元。拥有东方通信、UT斯达康、西湖电子、富通、富春江、华伦、华达、飞虹、东冠通信、华立、斯达康通讯设备、通谱无线网络、远见智能等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通信制造业企业,今年前3季度已经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66亿元、出口交货值35亿元,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主力军。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日益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电子政务方面,已完成了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阶段,正进入一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阶段,具体表现如以提高办事效率为宗旨的办公业务系统已基本建成,以政府公开为目标的全市门户网站体系已投入运行等等。在电子商务方面,成绩瞩目,杭州已有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等被确定为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中化网”、“化纤网”更是成为全国行业性网站的领头羊。此外,信息产业改造我市传统产业所带来的极大利好同样被国内外众多城市所赞叹和学习。

还有一大令人可喜的成绩是,数字电视建设作为杭州信息港建设的一大内容,已走向商业化、产业化。随着我市数字电视节目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播,以及中央批准的18套节目的接入,数字电视节目将达到120套。目前,全市已有14个小区、近2000个家庭成为我市第一批数字电视用户,另有1000多户居民办理了预约登记手续。业内人士对数字电视带来的影响大为看好,他们一致认为,数字电视将对杭州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药港”全国一流,迈向国际

“一号工程”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给杭州医药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全市医药行业认真贯彻《杭州“新药港”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医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新型化学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等新医药产业,使“新药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年来,杭州医药工业在总量规模、经济运行质量、新药开发等方面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全面扭转了2000度产销利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全市现有专业药厂48家,中药饮片企业11家,医疗器械企业100余家,医药卫生包装企业20余家。预计2003年全年医药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28%;出口交货值10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32%。

加强行业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扶持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经过几年的调整发展,杭州医药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生物医药为先导、医疗器械为后发优势的产业结构,并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青春宝片、参麦注射液、百令胶囊、泰能针、21金维他片、医用SF导管等13个产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杭州医药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大企业、大集团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领作用。华东医药、青春宝是第一批26家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大企业。我市实施的“双百工程”,民生药业等12家企业列入全市百家重点骨干企业和百家优强中小企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一批拳头产品越做越大。2003年前三季度,全市医药行业经营规模列前10位的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52亿元,占全市医药行业总量的72.3%。

随着杭州投资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默沙东、眼力健、赛诺菲、泰尔茂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进驻杭州,而且发展日益迅猛,已成为杭州医药工业的重要力量。康恩贝、天皇药业等外地知名企业总部纷纷迁杭或在杭投资建厂。

“新药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得益于政府加强引导,部门形成合力,加大对“新药港”建设的政策扶持。市经委等积极组织实施杭州医药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有力促进了医药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了杭州医药产业的层次。市计委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争取一批重大医药项目列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市科委在安排种子基金、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中,对“新药港”建设项目也给予重点扶持。市药监局精心组织,举办了三届杭州医药国际论坛,以其国际性、权威性、专业性成为西博会的亮点,为推动“新药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区”“天堂硅谷”主战场

斗转星移。“一号工程”建设的内涵不断拓展。江东工业区和临平工业区的迅速崛起,“一号工程”在高新区、下沙开发区、高教园区“三区”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这两个工业区,成为“两港五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是杭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是建设“天堂硅谷”的重要载体。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规划1.6平方公里的杭州“新药港”产业园区是“新药港”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过几年的积极工作,有10多家企业相继进入,总投资约为6亿元。士兰电子、摩托罗拉杭州公司等信息产业重量级企业入园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整个开发区的产业层次。杭州高新区更是亮点频频,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生根、成长,撑起了“天堂硅谷”的强壮骨干。

近几年来,根据“天堂硅谷”建设要求,我市“大学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短短几年内,下沙、小和山、滨江、浙大紫金港校区等4个高教园区拔地而起。4个高教园区总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下沙是最大的高教园区,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10平方公里,并安排了14所高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设计在校生规模为13.5万人。

高教园区的顺利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发展杭州高等教育的新举措:要在高质量建好已有4个高教园区的基础上,再规划两个高教园区,即在余杭仓前划出10平方公里,在萧山江东划出15平方公里,用于发展高等教育。据悉,建立新的高教园区的众多新举措,将对引进国内外高校来杭办学,促进我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加快大学城建设,进一步打响“学在杭州”品牌,从而为“天堂硅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五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最大程度扶持。如考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区内市属电子信息、医药企业,经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比照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加快对江东、临平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企业集群效应;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改善我市实施“一号工程”的投资环境,开辟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等等。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日前在作“一号工程”建设专题调研时指出,3年来我市“天堂硅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关键是坚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并用、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上、坚持大企业和小企业并进、坚持内资外资并重。这些成功经验,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举措,着力营造环境优势、体制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以“两港五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天堂硅谷”。

有市委、市政府的特殊关注,有市级有关部门和城区的齐心协力,有在杭高新技术企业的拼搏奋进,杭州的“天堂硅谷”建设必将迎来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记者赵慈杰 翁赵力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