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在举行的俄罗斯高压电器技术与设备展上,正泰集团与国际电器巨头ABB、西门子、施奈德等,在同一平台上展示。这种展示,是正泰与巨头们在暗中较劲。这种较劲,正泰今年已经历了8次。
如果说温州国际性轻工城的建设是一项“金字塔工程”,那么正泰可算是“塔尖”的一部分,而更多像正泰一样开始与国际品牌较劲的温州企业,则构成了“塔尖”的全部。在“塔尖”的下面,行业影响力构成了“塔身”,温州的区域经济构成了“塔基”。
中国名牌脱颖而出
在国际性轻工城建设过程中,7家企业的11个产品夺得“中国名牌”称号。这,无疑是今年最闪光的一件“作品”。至此,我市已拥有15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和42个国家免检产品。
庄吉、报喜鸟、法派、美特斯·邦威、正泰、德力西、天正等,这些企业温州人已经算得上是耳熟能详了,但在中国消费者眼里乃至国际市场上会是怎样一种形象?温州人的疑惑,也正是这些企业想要回答的,而回答的过程就是品牌的建设过程。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半个月的公示中,温州7家企业的11个产品都没有收到投诉及负面意见,这也许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回答。能获得“中国名牌”称号,说明他们的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在“中国名牌”的身后,还有长长的一支队伍,即87个“浙江名牌”。在这里,也许还会有更多的“中国名牌”脱颖而出。
构成品牌影响力的还有“商标”。一年来,“商标”的收获一样的沉甸甸:中国驰名商标添至7个,省著名商标达到了88个。乐清、瑞安、鹿城和瓯海还获全省“品牌强县”称号。
名牌是这样锻造的
名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而温州更是走过了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的十年创牌路。十多年前杭州武林门一把火,烧得温州企业心寒,但同时也点燃了温州企业的品牌梦。奥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名牌。后来,奥康同样在武林门烧了一把火,把外地的冒牌货付之一炬,让温州品牌尝了回扬眉吐气的滋味。
今天,名牌战略已经在众多企业里得以实施。一位位明星被聘为企业形象代言人,一家家研发设计中心开设到了法国美国意大利;一个个“外脑”被借了过来为我所用。
康奈提出了连锁专卖的全球战略,在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开出了70多家专卖店,深入国际市场,与世界品牌进行正面交锋。
报喜鸟、奥康与跨国公司牵手,合作方分别为意大利纺织巨头玛佐托集团和意大利最大制鞋企业GEOX公司。他们的举动,可谓是“踩着巨人的肩膀”迈向了国际。
正泰将重点放在了国际展会。今年投入了上千万元,接连参加了8个高规格的国际电器展会,充分向世界展示了技术、开发、质量、认证、规模、生产场面、营销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他们是希望借展会在国际上树起中国电器品牌。去年在迪拜展会上,迪拜王子都被吸引,并要求做正泰的代理商。
名牌还在被进一步延伸???我市企业出现了以名牌为核心实施的产品扩张、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现象。制鞋企业推出了服装,服装企业推出了皮鞋;报喜鸟并购了法兰诗顿;正泰向高压成套设备和仪器仪表等领域扩展。
名牌给温州带来什么
目前温州已经有15个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总数的4.5%,占浙江省中国名牌总数的30%,名列全国同等城市前茅。初步形成的这个名牌群体,对温州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带来了什么?
专家马津龙说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意大利造出了世界最好的皮鞋,而皮鞋工业不仅推动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意大利,形成了一种区域品牌效应。同样的,温州造就的中国名牌,也会推动温州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形成温州的区域品牌效应。
许多事实,传递出这种品牌的力量:诞生中国名牌的制革行业、服装行业、电器行业均属温州的支柱产业,他们去年贡献的工业总产值分别达318亿、302亿、208亿。
四处出击各种国际性专业展会的正泰、法派等,让跨国公司感觉到了来自温州品牌的压力。
先前我们与宁波等服装大市抗衡的,只是众多企业形成的产业基础,而现在,终于有了报喜鸟、庄吉、法派、美特斯·邦威等中国名牌,可以叫板宁波的杉杉、雅戈尔、罗蒙等。
创品牌也成为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最好途径。以夏梦为例,与杰尼亚合资后,原本卖3000多元一套的西装,身价添至了近万元。
名牌在锻造自身的过程,也是提升区域品牌的过程。正如塔尖亮了,塔身与基座也同时受关注。当然,基座与塔身的壮实,也是更好地托起塔尖的基础。在名牌与区域品牌“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国际性轻工城”正一步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