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艾滋疫苗明春有望人体试验
www.zjol.com.cn  2003年12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今天是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话题又一次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到底如何?什么时候我们能有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与世界相比,中国的研究处于怎么样的位置?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国际最权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球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干预项目中国地区负责人,艾滋病研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国内第一人,浙江大学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于晓方教授。

    记者:疫苗始终是对付病毒的首选方式。从艾滋病毒被发现那天起,各国的科学家便展开了一场研制艾滋病疫苗的竞赛。我国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程如何?

    于教授:目前全世界艾滋病疫苗研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投入临床试验的有20多种疫苗,但还没有获得成功的。现在国内现在从事艾滋病疫苗研究的至少有10多家。

    目前我的研究成果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研究,以检验疫苗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是目前中国惟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项目,审批后最快于明年年初就可以做第一期人体试验了。

    记者:11月中旬,美国和泰国官方批准的第一个三期人体试验的艾滋病疫苗在泰国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受挫,我国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否比他们的更先进?

    于教授:泰国的失败的确让大家都有一定的担心,但我国进行的新一代疫苗研究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疫苗研究设计是在系统研究我国艾滋病病毒基础上进行的,取材于我国的艾滋病代表毒株,针对我国人群的免疫反应和遗传背景而做技术改进。新疫苗考虑更全面和有针对性。

    记者:中国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还要多久?

    于教授:一般来说,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分为三期,周期为5年左右,一期半年到一年之间,对健康人群进行人体试验,检验其安全性;一切顺利就往二期走,大概一年多时间,会对部分高危人群做试验,主要是检验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三期是最关键的,即临床试验,就是检验它对高危人群有没有可能预防艾滋病的感染。预计我国进入临床应用可能还要等上七八年。

    记者:新的疫苗如果出来,价钱怎么样,老百姓能承受吗?

    于教授:大众不能承受的疫苗不是成功的疫苗。做疫苗就是让老百姓可以承受,而且,疫苗也不能经常用,用一次即使不是终身,也起码要用很长时间。疫苗肯定比治疗药物便宜,最贵的疫苗也应该比治疗药物便宜,目前估计完成艾滋病的全程免疫接种不会超过100元。

    记者: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发病的高峰期,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对于身边的艾滋病人,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

    于教授:通过普及预防知识和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使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积极行动,自重自爱,远离毒品,拒绝性滥,在关爱自身健康的同时,关爱家庭,关爱社会。但是,传统观念也阻碍了社会对艾滋病人的理解、宽容和关爱,常把艾滋病和道德伦理、生活作风联系到一起,对艾滋病人及家属鄙视、歧视,使一些艾滋病人拒绝承认患病并拒绝治疗,许多有危险行为的人也不愿接受专项检查,从而增加了有关部门对传染源发现和管理的难度。这不仅不利于艾滋病人的治疗,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还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从而易引起患者对社会的仇视和报复,继而恶意传播。全社会在关注艾滋病的同时,要大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让人们逐步了解艾滋病,渐渐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以利于艾滋病的控制与消灭。    

  ●人物背景
    
    2003年11月7日,于教授作为浙江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发表论著“Induction of APOBEC3G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15-SCF Complex ”。其成果被浙江大学科技部推荐为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候选项目。
    浙江大学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球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干预项目中国地区负责人。
    艾滋病研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国内第一人。
    浙江大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是我省高校首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学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教授。
    哈佛大学科学博士。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劳国强 通讯员 吴剑丙 张永亮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