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争先恐后地进入杭城之时,看好杭州商业前景的连锁便利店也马不停蹄地抢占市场。尽管便利店在杭州市场的发展商机巨大,然而,从目前连锁便利店的营业实际显示,经营性亏损比比皆是,既让业内头痛,也让业外看不懂:便利店怎么了?
●经营成本水涨船高
走进一家便利店,面积不大,却明亮简洁,商品阵列紧凑有序,不时有零零散散的顾客进门购物。便利店的出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但作为经营便利店的企业日子却不好过。
“在杭城,我们已有几十家便利店了,但几乎月月亏损,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如果没有总部的补贴,早就开不下去。”一位便利店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据统计,杭城除了极个别的便利店略有盈余外,大多数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据介绍,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经营成本高。其中房租成本高是大头。近年来,杭城楼盘炒得火热,房价节节盘升,高价购房的商铺业主,为保证收益纷纷抬高每平方米的租金。而便利店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不得不承接高昂的开店租金。各路便利店之间的争抢地盘,也造成了店面房的供求紧张,从而使租金只涨不跌。
此外,便利店的费用开支大也是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便利店看起来小,但门店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家店都要配备相应的员工、店长等,工资、水电费等开支一点都不能少。一位便利店的运营总监感叹道:便利店看看都是小店,但总的经营成本却比大型超市还高。
●商品雷同价格不低
“这里的商品比大超市要贵些”,一位正在便利店购物的小区居民说,但去大超市购物太远,所以干脆就近买了。
由于便利店的经营成本高,所以商品的毛利率也定得较高。据了解,杭城大型超市的毛利率一般在10%左右,而便利店一般在15%—25%。虽然,便利店的商品都是精选出来的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但价格一高,再加上商品雷同品种又少,许多居民还是舍近求远,到大超市去购物,导致便利店尽管开在居民住宅边上,生意却并不理想。
一位便利店经营者说,正规便利店往往要两头作战。一头是大型超市、大卖场,它们可以收到可观进场费、促销费等,每年仅靠这些就能维持正常经营,再有旺盛的消费人气等支撑,生意好做多了,但正规便利店人气比不上大超市、大卖场,所以很难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等,特别是一些畅销商品,你若要收取进场费,供应商就不来投放商品。
而与散布在杭城各角落的“夫妻老婆店式”的便利店相比,这些便利店尽管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但进货渠道多是专业市场,进价低,零售价便宜。显然,正规便利店所面临着生存问题,经营窘境就不难理解了。
●得销售渠道者得天下
虽然,便利店经营步履维艰,但众多连锁便利店企业仍然竞相快速发展门店数量,原因何在?
上海来的一位连锁业专家认为,眼下,便利店经营困难,但许多企业看好其未来的规模效益。从发展的角度看,连锁业必然是“弱肉强食”,缺乏实力的必将被实力更大的兼并收购,连锁业最终将形成国内外少数几家唱主角的局面。因此,做大做强对连锁业生死攸关。上海联华与华联的合并就是一例,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从规模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对一些中小便利店企业而言,深知“得渠道者得天下”,自己的销售网络迟早要被人看中,于是在开拓发展的同时,早已有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将销售网络资源以出售等形式脱手给有关企业,卖个好价钱。事实上,上海的21世纪便利店,一年多时间“疯狂”发展了505家,最后以2亿多元出手。这也算是一种资本的运作。但也有相当多的企业不甘心将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连锁品牌轻易卖掉,而是希望通过合作形式,继续发展自己。但销售网络资源则是讨价还价的资本。
新闻背景便利店是继超市、大卖场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兴的零售业经营方式,适应了人们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消费需求。按大城市3500人一家店的国际通行做法,杭州市区的便利店可发展1000多家,而目前也只有300家左右,发展前景乐观。
国外便利店的目标消费群以白领阶层为主。这些顾客为图方便省时间,商品贵些也愿多花钱买。在美国和日本等便利店的毛利率高达38%以上,商品价格之高可想而知了。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五六千美元时,便利店经营达到较佳状态。而杭州,人均GDP仅有3000多美元,消费能力还有差距,由此便利店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便利店的经营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关,还与便利店企业有自己开发或主导别人开发的特色商品有关,但国内的大多数便利店达不到这一要求,造成所经营的商品缺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