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届的西博会,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熟悉的这座城市,那么,改变的到底是什么?2003年最后一天,西博办“盘点”了2003西博会的经济入账,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入账单上,“会计”算出的总计数额为:641.58万人,直接参加2003西博会的观众人次;84.67亿元,贸易成交总额;6.34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72.43亿元人民币,引进内资;10.2万人,“西博之旅”组团游客人次。2003西博会直接拉动杭州GDP增长0.67个百分点。
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是一个城市经济格局的逐步调整,从西博会的经济入账单上,我们看到:影响城市的重大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正在加入;经济布局,正在从单纯的贸易向高文化品位的会展活动转型;国际名人,杭州越聚越多,这座城市在国际上的经济“眼球效应”正在加剧……重大活动有了“姓氏”民资入主西博会
“娃哈哈”西湖狂欢节、“全球通”西湖国际烟花大会、“利群之夜”文艺晚会、“大红鹰”玫瑰婚典、“统一杯”铁人三项比赛、“香溢”中华名小吃展、“红石梁”天堂酒会……
细心的市民发现,西博会冠以“姓氏”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而且,都是西博会的重头戏。入账单显示,2003西博会和西博会全部项目筹集的民间资金总额达到1.03亿元,民间资金入主西博会的途径,通常是项目冠名权出让、广告筹资等。西博会项目就像待嫁的姑娘,通常都会嫁个“好人家”,有例为证:开幕式文艺晚会、烟花大会,门票总承销权全部出让,最后的收入分别是850万元和180万元。旅游经济“休克”西博会充当“暖风机”
上半年的“非典”疫情,使杭州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受到空前重创,几十家旅行社集体停业,旅游以及相关联的服务业出现暂时性经济休克。而西博会的适时举办,充当了这场短暂危机的“暖风机”,烘热了“非典”后冰冷的旅游市场。
入账单上有相关的明细单:西博会期间杭州宾馆饭店爆满,旅游业收入达32.7亿元,同比增长50%;商场销售总额23.9亿元,增长14.9%;餐饮业营业收入4.36亿元,增长24.93%;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客运票款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4.7%;公交出租车营业收入1.39亿元;通讯业营业收入4.5亿元。
有200多万中外游客直接观看了烟花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参与了狂欢节。结合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的全面开放,西博会专题游、新西湖休闲游、江南风情游、散客自助游等专线,接待来自日本、泰国等国家的8架旅游包机,以及广东等地11趟旅游专列,接待团队游客11.8万人,其中境外游客1.2万人。天下美女齐聚西湖世界目光对焦杭州
都说杭州产美女,今年,可是天下美女都聚在了西子湖畔。“新丝路世界模特大赛”21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世界名模在省人民大会堂同台亮相,惊艳天堂。这场模特界的“奥斯卡”盛会,让全世界的目光对准西湖。
德国JOOP品牌大型时装发布会,把第一站放在杭州,JOOP总裁、首席设计师、国际名模、德国汉堡市政府官员出席。杭州时尚,正与国际接轨。
还有,新西兰前总理、韩国前副总理、匈牙利巴兰尼亚州州长、法国Soprofi公司总裁、汉信集团总裁、环亚创投基金资深合伙人、日本东京摩根大通公司副董事长、美国华盛顿科协主席、美国通用公司采购部经理等云集西博。
有人把经济上的国际眼球效应比作“好莱坞大片”,西博会就是杭州这部大片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