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司徒雷登故居春节前后开放
www.zjol.com.cn  2004年01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天水桥耶稣堂弄,一条窄小拥挤的巷子。这里人来车往,有摆地摊的、开杂货店的,还有修自行车的……可是,有多少杭州人知道,一个会说杭州话、喜欢吃“门板饭”、在中国一呆就是50年、曾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美国人、燕京大学创办人司徒雷登博士就出生在这个小巷子里。
    
  司徒雷登诞生于此
    
  我们问了好多住在附近的居民和生意人,才找到司徒雷登故居。白色的墙体粉刷一新,红色门窗紧锁着,这幢晚清中西结合风格的两层建筑,是1873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来杭传教时所建,1876年司徒雷登诞生于此。2000年,杭州市开始对其故居进行修缮,历时一年结束。故居旁边没有任何标识,在四周都是六七层高的居民房包围下,这幢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显得很不起眼。

    杭州名人纪念馆项文惠告诉记者,司徒雷登很热爱杭州,会说杭州话,认为杭州话具有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音韵和丰富的表现力。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杭州度过的,父母兄弟都葬在九里松的外国传教士墓地里,过去司徒雷登每次回杭祭奠,都会到一家名叫“王饭儿”的饭店里吃“门板饭”。
    
  自称半个中国人
    
  司徒雷登1904年毕业于纽约协合神学院,1905年开始在中国传教。中文与英文都运用自如,而且深谙中国文学,1919年着手创办燕京大学。1946年,已70高龄的司徒雷登被马歇尔选中,出任美国驻国民党政府的最后一任大使。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1962年9月临终之前,司徒雷登留下两个遗愿:一是将当年周恩来送他的一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中国;二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燕京大学校园内。

    “在以前,我们对司徒雷登博士的认识是与美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是作为美国侵略政策失败的一个象征。对于有关他的资料、遗物也非常少。惟有的一本他自己撰写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那也是我国完全作为批判资料印发的。”杭州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的创办人潘杰说,“现在的评价客观了,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司徒雷登是国际文化名人,他临终前还喃喃自语,‘我是半个中国人,我的夫人30多年前就葬在未名湖畔……我要与夫人永远在一起,永远与燕大在一起……那是中国——生我养我的地方啊!’”。从此他开始广为人知。
    
  一件紫红色长袍
    
  不久前,司徒雷登生前在美国的朋友听说杭州正在整修他的故居,于是就通过燕京大学校友会转赠过来一件紫红色长袍,希望把司徒雷登的遗物放在其故居内。这件成色很新的紫红色的丝质斜襟男式棉长袍,做工十分精细,花式盘扣,墨绿色衬里,内里夹着一层十分均匀的棉絮,让人即使在大冬天里摸上去也感觉很温暖。

    司徒雷登晚年生活在美国时,不幸中风,但还是努力地锻炼身体,期望有朝一日能再回中国,从这件中式长袍上,可见司徒雷登的“中国情结”。与长袍一同飘洋过海的,还有一只斑驳的大皮箱。司徒雷登和父亲司徒尔当初四处传教时就经常带着这只皮箱,至今还可以看到皮箱外贴着的许多花花绿绿的航空托运标签。

    据了解,目前司徒雷登故居内部装修已经完毕,计划将在春节前后开放,到时将恢复原来场景。当时司徒雷登在北京创办燕京大学和他在华做大使期间的老照片也将一并展出。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劳国强/文 本报记者 姚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