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桐乡:水乡突围 环境治理破解水危机
www.zjol.com.cn  2004年01月1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桐乡市就实施农村第一次“改水”:镇镇村村打水井,大量采用地下水。但是,因为地下水开采过量,造成地面沉降和越来越严重的水患,现在聪明的桐乡人实施第二次“改水”,封闭这些水井,禁止开采地下水。

    用地下水还是用地表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水问题”,而是蕴含着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问题。桐乡人从中悟到了许多道理,在第二次“改水”中,他们采取地下水与地表水一起治理、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统筹安排、资源利用与节约用水兼顾并举的新“水务观”——

  封井,一项勇者的抉择

    2004年新年到来的前一天,桐乡市濮院镇永越村支部书记葛建林远远地看着村里一口深水井被水泥板封住井口,混凝土慢慢覆盖上,心里涌起了一股难以言状的心情:这口深井,十多年来一直在为村民提供优质水源,现在却不得不在他手上把它填封了……

    其实,在葛建林与村里的这口深水井依依惜别的时候,桐乡市去年有31口类似的深水井被填平。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桐乡245口深水井中已经有110口被封闭。桐乡市政府一位干部告诉笔者,到2005年,除个别将留着回灌、监测和战备用途外,桐乡市所有深水井都将实施封闭和填埋。

    可是,谁曾想到,桐乡遍布城乡的这些深水井,曾经为农村“改水”作出过巨大贡献:不仅解决了数十万农民的饮水困难,桐乡也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村改水先进市。

    1985年,桐乡市芝村乡因为附近河水被污染,只好往地下取水。他们打了一口深水井,并用水泵把深井里的水泵上高高的水塔,然后输送到周边村的农户,建成了桐乡市第一座深水井自来水厂。

    这种取自地下深层的水源,具有水质好、供水稳定、无需消毒处理等优点,深受老百姓喜爱。作为浙北平原上的经济强市,桐乡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地表水的水质也有一定程度恶化,各级政府和居民都急切盼望有新的水源取代已经受污染的地表水。于是,大家竞相仿效,一场规模浩大的“改水”运动很快就在桐乡农村展开。

    1998年,桐乡市把这种通过开采地下水资源改善居民用水条件的活动,作为市政府的十大“实事工程”加以推动,打井采水迅速从乡镇扩大到行政村,全市很快建成一大批村级深井水供水站,形成了以乡镇自来水厂为主、村级供水站配套的农村供水新格局。到去年底,桐乡179个行政村除2个未通水外,有44万多农民因此受益。

    然而,人们欣喜地用上甘甜的地下水时,忽然发现这些让桐乡40多万农民受益的深水井,并不是取之不竭的“幸福之泉”,越来越加剧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过量汲取施以生态报复。于是,桐乡人不得不作出新的抉择:封井。

    水危机困扰江南水乡

    水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之源,人类从一开始就是逐水而居。

    桐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大文豪茅盾的故乡乌镇就是最好的见证。河水清清,鱼儿悠游,遍布这里的河港一直是当地居民取之不尽的天然水源。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在追逐工业文明的同时,不经意间把身边的“生命之源”给玷污了。

    饮用地下水是最佳的选择。在桐乡的数据库显示,最多一年,开采地下水达2230多万吨,全市87%的城乡居民享用纯净的地下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桐乡累计向地下深层汲取3.09亿吨水源。

    但是,当人们以为终于解决了“干渴”的难题时,却发现地表上水患越来越肆虐:每年到了雨季,原本地势低洼的桐乡市,年年面临洪涝危害。

    最让人难忘的是1999年的“6·30”洪灾,无情的洪水漫过河堤,淹没大片庄稼,毁掉了许多厂房和农家。经过桐乡千万军民团结奋战,虽然取得了抗洪最后胜利,但这场洪水给桐乡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来,经有关部门监测分析,认为这次洪灾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严重,使桐乡市的整体防洪能力减弱。

    2000年的测量数据显示,桐乡市平均地面累计沉降量为248毫米,平均沉降速率达到每年21毫米,沉降最严重的崇福镇累计沉降量高达712毫米。因地下水开采过量,全市平均地下水位也从1985年的-12米下降到1998年的-32.71米。地下水已近干涸。

    “地下水再也不能采了!”醒悟过来的桐乡人,再次面临水危机。一个出门就见水的江南水乡,怎样才能摆脱“缺水”的困扰?

    突围,从统筹水资源开始

    2001年12月,桐乡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实施意见》,规定从文件下发之日起不再审批新的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已经取得开采许可证的,在许可证年审中逐年核减采水量;提高地下水资源费标准,超计划用水的加价征收资源费,严重的限制或禁止取水;从2001年开始按计划封井,到2005年全市深水井全部封闭。

    水患造成的切肤之痛和透明规范的执法,使桐乡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的问题很快得到遏制。2003年,桐乡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下降到900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一半;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速度也由过去平均每年1.2米降低到1米以内;地下水回灌工程也开始着手实施……

    “解决缺水,其实不是单纯的水问题,而是资源环境如何永续利用、人与自然怎样和谐发展的问题。”经历过打井和封井的反复,桐乡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他们在治理地下水的同时,果断推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决策:把城市的供水管网延伸到农村,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桐乡市有70多家乡镇和村级自来水厂,都是开采地下水,日供水量7万吨,规模小、效率低;而市里的两家大型自来水厂,采用地表水处理技术,设计规模达到日供水量13万吨,而实际日供水水量不到10万吨。与此同时,大量的优质地下水并不是用来饮用,而是消耗在生产领域。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大型水厂的剩余产能就可以得到有效发挥,由此削减地下水开采,减少优质水资源的浪费。

    桐乡的第二次“改水”,就从统筹水资源开始,进行新的突围。现在,一条总长度超过80公里的供水管线分别从桐乡城区延伸到濮院、屠甸、乌镇、石门和从崇福延伸到河山、洲泉等乡镇,沿途22.3万农民已经改用这种经过卫生处理的新水源。

    为使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桐乡市特地投资6000万元,进口了一套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使两座主要水厂的水质达到欧盟国家饮用水标准。同时,他们对这两座自来水厂的生产规模进行扩建改造,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为2005年实现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奠定水源基础。

    水的最终源头是环境

    在水乡,这密密匝匝的水网就是人们的家园,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弯弯曲曲的河港。如今,这些流淌了几千年的河道,已经承载不动人类为追求物质文明而施加的废弃物,水质恶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加剧。饮用水污染了,可以通过深度处理加以解决,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家园?

    “水的源头是环境,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河里的水才会绿。”桐乡市的一位领导说。过去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顾此失彼,其实资源和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破坏了环境就伤害到资源,破坏了资源一定会损害环境。因此,在这第二次“改水”中,把环境保护和治理也列入“改水”的范围——投资了50多亿元,全面实施《桐乡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五大建设领域,实施了碧水、蓝天、绿地、清洁、安静、特色七大示范工程,并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从源头有效改变水质,保持江南水乡特有的秀水风光。同时,在科学规划城乡一体化的水源工程、水厂工程、供水管网工程中,把污水处理工程也列入其中,计划在“十五”期间投资3.5亿元,建造一座日处理能力1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工业和生活污水都实现截流处理;

    在工业排污实现“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控制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秸秆还田等有机肥的使用,发展无公害农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加快河道治理,改善河流水质,规划在2010年前,全市要疏浚河道508公里,疏浚土方698万立方米……

    治水从治理环境入手,这或许是桐乡市第二次“改水”中最值得称道的一招。以往,人类总是以征服自然为骄傲,而自然总会抓住机会施以报复。人与自然的这种冤冤相报,使我们的地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我们知道要与自然媾和,自觉寻找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途径。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自然和环境的最好回赠。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褚定华 市报道组郁欢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