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徐传化和他的文化大篷车
www.zjol.com.cn  2004年01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从大板车到文化大篷车,苦不苦?

    一到浙江传化艺术团,我们就看见楼下停着一辆大客车,车窗上贴着“传化艺术团”的字样,这就是那辆载着徐传化和演员们一起常年免费送戏下乡的车。看样子,他们又在准备下乡演出了。

    这两天正是传化艺术团最忙碌的日子,春节前后的演出安排已经全满。好不容易在一个上午的空隙,我们在排练厅里截住了徐传化,这位年近70的老人看起来依然精神,一双狭长而细小的眼睛隐含着一般企业家惯有的锋芒,仿佛想将他那传奇而不凡的一生也隐藏其中。但是只要谈到乐器,谈到演出时,他那双难以让人捕捉的眼睛就会放出光芒来。

    主持人:最近演出很忙吗?
    徐传化:今天下雨没安排演出,明天开始到元宵,演出都排满了。喏,你看,这是我们1月份的日程表,长河、绍兴……每天都有演出。

    主持人:我在楼下看见了你们演出的客车。演员化妆就在这车上?
    徐传化:是啊,我们的演出上到山头,下到海边。一般都是露天演出,有些地方比较贫穷,就在露天搭个戏台,化妆就在车上。我们还有两辆卡车,装道具、服装和戏台。

    主持人:连戏台也自己带?
    徐传化:我们去演出,尽量不麻烦当地,所以我自己设计了一个活动戏台,将两辆加长的大卡车并排停放在一起,加上一批木板,两边插上钢管,上面再盖上篷布,一个简单的戏台不用半小时就能搭成。

    主持人:就像一辆大篷车,不过可以称为文化大篷车。演出时,你就负责伴奏,听说演出前,你还站在台上敲锣打鼓吸引观众。
    徐传化:我喜欢在露天演出,看见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我心里蛮欢喜。每次演出前,我老早就守在戏台上,如果看到台下密密麻麻聚拢了人我就欢喜煞了,如果人群稀疏,我心里就着急。我会拿一面锣鼓敲起来,或者拿出唢呐来吹,就吹“社会主义好”的旋律,通知大家赶快来看演出。等到老百姓聚集得差不多了,演出就正式开始了。

    主持人:艺术团在2000年成立,至今已经演出了几场戏?
    徐传化:(指着墙上挂的一面华东地区演出地点分布图,地图上用红箭头标示着艺术团演出的所到之处,红箭头不但布满了整个杭州地区,还遍布省内其他市、县及乡镇)我们已经演了750场戏,观众达350多万人次。瞧,浙江省各县市我们几乎都跑遍了,上海、江苏、安徽我们也都去演出了。

    主持人:您这么大年纪了,企业从创办到现在也已很有规模,为什么不享享清福,一年要演200多场,比一些专业剧团的演出量还要大,过年也不休息,不觉得苦吗?
    徐传化:我小时候给人家做长工,年轻时住草棚开荒,后来在杭州拉了8年大板车,在天水桥下睡了半年,人家都称我“做不死的徐传化”。这种苦都经历过了,现在拉拉琴,演演出,怎么叫苦,一点儿也不辛苦,我蛮乐意。

    “白墨才子”的执着精神,神不神?

    因为第二天有演出,到传化艺术团时,演员们穿着戏服正在排戏,徐传化也在一边仔细地看着。有时他还上去指点指点,比如让演员弯腰再软些,着装再注意一些。他看上去一副很投入很认真的样子,仿佛在制作着一席精美的大餐。

    萧山女作家陆亚芳说,徐传化虽然只认得他自己名字这三个字,但他有着非常鲜明的浪漫主义性格。我们也对他不识谱却会演奏多种乐器将信将疑,他就得意地说自己是“白墨才子”,还当场就给我们讲起了故事,表演了一段。

    主持人:在组建艺术团前,您会演奏乐器吗?
    徐传化:年轻的时候在宣传队拉过二胡,但后来忙于生计也忘了。我现在会弹琵琶、扬琴、圆琴,古筝,吹唢呐、笛子,拉二胡、大提琴,这都是65岁以后学的。

    主持人:大家都很纳闷,你不识字,不识谱,怎么能演奏这么多乐器,怎么能在台上和乐队、演员配合得那么默契?
    徐传化:做一样事情就要做好,而且要做得比别人好,做企业是这样,做演出也是这样,这是我的性格。当时我自己也有些怀疑,这么大一把年纪还重新学乐器,拎得起吗?但是我想做事情最忌东张西望,思前想后,这样会一事无成。想想当年我一字不识却在杭州组建了一支800多人的搬运队伍,凭着借来的2000元钱,一只缸,全家背水一战开始创业才有了今天的传化集团。所以,我很有信心。不识谱,我就用录音机把乐曲录下来,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背,然后再边弹边和录音机对照。我们演出的乐谱我都背出来,所以配合得就好。我练琴经常要练到深更半夜,我们家人都已经习惯伴着我的琴声睡觉了。

    主持人: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演出、对演员也一样吗?
    徐传化:是啊,我们每次演出前都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观众拟定演出节目,就像我们的产品要适应市场一样,演出也要找准市场。这个我心中有数,我们现在有绍兴莲花落、越剧、小品、歌曲、舞蹈、快板等40多个节目。我们还将一些基本政策编成快板演出,再配合舞蹈,效果也很好。
    演出前,我都要求演员走走台,排练排练,在演出完回去的路上,我们就在那辆大客车上总结演出,哪些地方表现不错,哪些地方下次还要改进。平时,我没有什么架子,但是工作起来我很认真的。

    主持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情形吗?
    徐传化:第一次演出在来苏的一个会堂里,那时还没有成立艺术团,只是跟着别的团队下乡演出。我坐在舞台的一角,看着底下的人聚得越来越多,我既得意又紧张。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遗憾,比如姿势不够老练,神色不够自然,但是这一次太让我过瘾了,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和大家在宣传队里演出的时候。自此以后,我就“刹不了车”,直至自己捣鼓出了一个艺术团,常年下乡演出。

    主持人:演出的节目都是你们自己编排的?
    徐传化:我们聘请了翁仁康、黄宪高等几位专业老师来作指导。不过大多数节目是我们自己编的,我们艺术团的演员一有空,就聚拢在一起,讲故事,切磋技艺,好多小品就这样你一句、我一段地编出来了!比如就有好几个小戏是根据我的故事改编的。说出来你们不相信,我会讲140多个故事。不晓得我的人看看我长得普通,一双眼睛老是半闭着,眼珠子都看不见,可是哪里知道我吹拉弹唱讲故事,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还会跑销售,能做许多长着大眼睛的人不能做的事。所以我说自己是“白墨才子”呀。

    每年贴百万元演出,值不值?

    这样的情形常常出现。舞台上,当演出正酣,徐传化或弹着琵琶,或吹着笛子,便会渐入佳境陶醉起来;如果他发现观众越聚越多,反应热烈,他的嘴角就会情不自禁地生动起来,一双眼睛也越发眯成了两条细缝———仿佛这就是他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

    因此,当我们采访徐传化时,就把他组建艺术团常年送戏下乡的动机归结为浓郁的兴趣。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他时,他把眼睛眯得更细更深了,他的回答令我们对这个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农的人充满了敬意———

    主持人:当年投资成立艺术团,共花了多少钱?
    徐传化:灯光、音响设备、道具、活动戏台装备加起来一共三四十万元吧。这不包括汽车。不过集团下面的分公司都很支持我们艺术团,几个分公司,这个出一辆客车,一个出道具车,一个出钱给演员发演出补贴,那个出钱买设备,挺配合。

    主持人:每年贴在演出上要多少资金?
    徐传化:我们现在有25个演员,有的是从专业剧团聘请的人才,有的是从省艺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的是从集团内部被我挖过来的。每年包括这些人的工资、演出补贴,大概要贴100多万元。

    主持人:我发现你的许多演出节目都是在宣传政策,不仅有娱乐性还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而且经常配合当地政府做一些宣传演出,为什么?
    徐传化:以前我很苦,现在党的政策这样好,有些农村地方还不晓得党的政策,我要去和他们讲。我年轻时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发家致富,所以我要为党和政府做些宣传工作来表达感激之情。

    主持人:您是一个企业家,每天却在忙着演出,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会不会有职工觉得您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兴趣,又费劲又费钱?
    徐传化:的确也有人不理解,包括看我们演出的农民也很好奇地问我,“你这样一个大老板,还这么辛苦跑来乡下演出”。我是这样想的,我奔波着跑演出,不仅仅是我对演出有兴趣,更因为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演出绝大多数都是在比较贫困的山区、海岛,有的地方连有线电视也没有,我们给当地的农民送去文化,送去演出,送去笑声,我心里就觉得很满足。我们用演出的形式配合当地宣传部门、文化局,去乡下宣传政策,比如“三个代表”、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等,既让农民看到了文艺节目,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说到底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素质,只有提高了素质才能富裕。从企业本身说,农民更富裕了,我们的产品怎么还会愁销路呢?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期主持人 赵菲 通讯员 余琴 本版摄影 徐观泉 王铖杰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