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轮集团陆汉振私人博物馆藏品逾1000件,据称价值2400万美元;
●该博物馆平时不对外开放,参观者多系亲朋好友;
●动机众说纷纭。有专家指出:文物珍品收藏已成浙江民企新的投资方式。
■
新闻背景
中国富豪收购流失国宝去年10月,来自中国海滨城市宁波的一位鳗鱼饲养商徐其明出现在香港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穿着并不得体的蓝色西装,戴着镶钻金表。每次他报价的时候,他都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塑料报价牌。而其他经验更丰富的与会者只是通过谨慎地点头表达自己的兴趣。
对于一件明朝宫廷用的陶瓷茶杯,徐其明报价112万美元,但最后他还是未能中标。翌日,徐其明从一位日本收藏家手里收购了一只有300年历史的绿色六边形花瓶。他出价193,000美元,是拍卖前预估价的两倍。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富裕的商人开始用重金求购流失国宝,使这些国宝重返祖国,成为中国经济地位上升的重要标志。2004年1月23日《华尔街日报》
专家说法
文物流失容易 收回难 如今的民间力量还是太微弱
根据很多媒体报道,最早关注中国流失文物的人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陈文平教授。
昨天晚上,陈教授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还扼腕叹息:“没办法啊”。
2003年,陈教授在上海倡议成立“中国被劫文物追索研究中心”,主要目的就是追索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但最终因为得不到支持而流产。
陈文平说,中国文物流失惊人,数以百万计,精品即达几十万件,涉及47国。
14年前,陈文平在日本讲学时,发现日本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来自中国,而且“是在战争中抢过去的”。陈说:“我当时感到很痛心”。
也就是从那年起,陈文平开始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另一项研究:研究流失文物。
他告诉记者,中国文物出境一般有4种途径:一是正常贸易,二是华侨出国时带出,三是战争情况下被掠劫或者骗取;四是走私出境。前两种流失到国外的文物几乎无法讨回,而后两种却是在国家和民族不自愿的情况下流失海外的。如八国联军、日军侵华期间的被劫文物,就完全应当拿回。
陈介绍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俄国是收藏中国文物的大国。仅就绘画而言,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中国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瓷器方面,则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收藏最佳。
陈文平说,要追索回文物,困难还很多。对于现在的这些民间力量,陈文平叹言力量还是太微弱了。
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富豪收购流失国宝》的文章。
文章提到不少在国外抢购中国国宝的中国新生代富豪,其中包括“宁波的一位鳗鱼饲养商徐其明”,其详细身份是“徐龙集团董事长”。文章还提到了另一位在国际拍卖会上频频出手的宁波富豪陆汉振———陆是地处慈溪的金轮集团总裁。
徐其明当时向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表示,作为一个实业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从海外收集中国国宝。
低调的徐其明
要见徐其明真的很难。记者几经周折也仅仅联系到了他的秘书叶先生。叶先生向记者要去了外电关于徐其明的报道,并向记者索要了采访提纲。但此后叶先生告诉记者,徐其明日程安排非常紧张,很难有时间回答关于收藏艺术品方面的问题。
记者向慈溪新闻圈打听时了解到,徐其明为人十分低调,在媒体上极少露面。据了解,徐龙食品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根据慈溪市渔业部门最新统计显示,去年该市水产品出口创汇5689.3万美元,其中,徐龙集团占了5225万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年初,他在美国的拍卖会上花了70万美元,目前他正与当地政府商谈,准备建造一座明朝风格的建筑,以向公众展出他所收购的艺术品。
陆汉振的私人博物馆
另一位慈溪富豪陆汉振在建立收藏馆方面显然已先行一步,他早已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私人博物馆。
陆汉振私人博物馆的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博物馆建立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到目前,共用藏品1000多件,以明清时期的陶瓷品为主。
博物馆位于慈溪金轮大厦9楼,守卫森严,需同时使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大门,负责管理的周先生也只有其中一把钥匙。
周先生说,作为陆汉振先生的私人博物馆,此处平时不对外人开放,偶有人来参观,也大多是陆先生的亲朋好友。里面的藏品普通人无缘得见。
据悉,在去年10月份在香港举行的佳士得拍卖会上,45岁的陆汉振以1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个装饰有蝴蝶的清朝陶瓷花瓶,是预估价格的10倍。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陆汉振的藏品价值约2,400万美元。据悉,金轮集团是浙江省一家摩托车用轮胎配件制造商,主要产品是车胎锦纶帘子布。
部分宝贝正在省博展出
这边富豪们对收购和收藏三缄其口,而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的“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上,也有企业家们重金收购回来的宝贝。据了解,这次参展的藏品也包括由金轮艺术馆和徐龙食品集团提供的精品。
在展馆,记者看到了晚商的兽面纹铜鼎、西汉的船纹双耳铜提筒、明永乐的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唐代的狩猎菱花镜……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大展的280件(组)珍品都是来自浙江的民间收藏,分为瓷器、铜器、书画、玉器、工艺杂器等多个门类,如此全省性、多品种、高级别的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在国内也属罕见。
工作人员介绍说,曾有北京专家对此次展品鉴定后,认为有些展品放在故宫博物馆里也能定为一级品。“能把这些宝贝借来展览十分不容易啊。”
宝贝从何而来,省博的工作人员表示事前已与收藏者们签订协议,所以不便公开透露每一件藏品由哪位人士提供,但工作人员坦言,“最精美的那部分展品基本上都是由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的浙江民营企业提供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私人的收藏珍品。
对于浙江企业家海外大举收购文物,网上众说纷纭。据了解,至2003年底,浙江省共开办了18家民间博物馆,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宣教部的赵幼强告诉记者,浙江民间开办博物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非常兴盛,90年代末大量浙江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就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文物珍品收藏。有实力的从国外竞拍得来,实力弱点的便在国内小玩玩。据介绍,民间只要登记后便可收藏古董艺术品,还可拥有私人博物馆。
赵幼强说,国办博物馆没有太多经费把所有的宝贝都收藏起来,企业家通过国内国外等渠道为国家藏宝,这对保护我国文物古董珍品不外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收购国宝的原因,赵幼强分析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家是出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同时,把收藏珍品作为企业文化来打造,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他们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
另外,企业家们还看中了这些一年一个价的文物珍品的增值潜力,如书画几年翻几倍。就如股票投资、房产投资一样,文物珍品收藏成为浙江民企一个新的投资目标。“他们也会送拍,或者万一企业资金周转遇到麻烦时,还可将收藏的珍品出让给其他企业以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