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温州资本何去何从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0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温州民间资本遭遇的尴尬显而易见:投资重化工、机械等大型产业,缺乏产业基础;投资高科技,缺少技术、人才指引;继续眼下的轻工业产品加工生产和模仿制造,又面临新市场规则的制约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恰恰是民营资本受限制的领域;投资房产,又不免陷入炒作、投机的怪圈

    去年底,关于温州炒房团撤离上海楼市的传闻刚刚露出点小尾巴,开春后温州一场房产交易会就把这个消息彻底颠覆。据报道,这次展会吸引了几十家上海房产项目参展,3天累计成交14.6亿元,人流量10万人次。

    据说,所谓温州炒房团撤资,不过是从炒住宅楼撤到炒商铺、写字楼。温州游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热度非但没有减退,反倒有“发烧”迹象。看看这个团的“路线图”:向北,跨越长江,转向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溯江而上,进入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

    一地资本的流向,多少反映了一地的产业状况。业界普遍认为,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据此推算,温州民间资金外流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为“炒楼”模式。也就是说,原本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投入实业的资本,被转移到了纯粹炒买游戏中。

    如此“资本转移”的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炒房”在眼下是高利润的行当,从2001年开始,到2003年底,我们已听到不少在楼市赚了50%乃至100%利润的真实故事。这当然会引起以市场意识著称的温州人的敏锐眼光。

    其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温州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打火机到眼镜,反倾销案一个接着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当多的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果说,温州企业花了近10年时间摆脱了“假冒伪劣”形象,那么,结束“小而散”,转向“高精尖”,由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需要温州企业付出加倍的努力。而人才、技术的缺失,使相当多的温州企业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力不从心。如此,大量急需寻找方向的资金自然流向了楼市。

    其三:温州家族式生产管理模式在现代化大生产面前遭遇诸多挑战,但在房地产市场却有了可施展的余地。那些转战南北的温州炒房团,不少是亲朋好友联合起来的,几十个人、几千万元资金一起砸在某个楼盘上,当然可以迅速抬高楼价。

    温州这部分民间资本遭遇的尴尬显而易见:投资重化工、机械等大型产业,缺乏产业基础;投资高科技,缺少技术、人才指引;继续眼下的轻工业产品加工生产和模仿制造,又面临新市场规则的制约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又恰恰是民营资本受限制的领域;投资房产,又不免陷入炒作、投机的怪圈。

    那么,温州炒楼团的资本该向何处去?

    在笔者看来,资本外流仍然是必要的。鼓励温州资本以产业整合的方式,向外扩张,有助于提升温州企业和资本的成长。不久前,沈阳市政府招商考察团在温州3天签下67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其中有不少民营资本参与到与当地国有企业的整体合资中来。

    希望温州“资本雪球”能够越滚越大,但也希望温州资本不要仅像“炒房团”那样,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

  zjnews.gif


来源: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作者: 郝洪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