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单身女性问题 难嫁不是我挑剔而是我优秀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北大荒”是北京大龄单身白领女性的代名词,由于种种原因她们的婚姻一直“荒”着。事实上,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择偶价值观的多元化,“北大荒”不仅仅是北京独有的现象,全国各大城市都存在着大龄单身白领女性这一群体。这些大龄女性单身白领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不乏博士、硕士,都有一份薪水不薄的工作,很多人的个人条件也不错,就是婚姻问题悬而未决。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女性,没有在合适的年龄赶上“婚姻列车”而依旧守候在单身的站台上?她们的生活现状如何?有着什么样的困惑与痛苦?抑或有着“围城”内知识女性不再拥有的自由与惬意?让我们来关注一位名叫闻雅(化名)的知识女性。

    姓名:闻雅

    现状:本科毕业,30岁,未婚

    收入来源:某外企主管,年薪10万左右

    三年前,我与男朋友分手了。我们是大学同学,大二开始相恋。他是那种外表高大英俊,又极富幽默感的男孩,曾是学校里众多女孩暗恋的对象;而我自己也是个容貌姣好颇有才华的女孩。

    我一直觉得跟他在一起很幸福。毕业后,当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找好工作后,开始了同居生活。刚参加工作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与生活的甜蜜交织在一起,还是很幸福的。他是跑销售的,经常在各大城市间来回跑,等待对我来说就成了家常便饭,但“小别胜新婚”,相聚的感觉又是那么甜蜜。

    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我从没怀疑过自己会成为他的新娘。没想到我们最后还是分手了,是因为彼此厌倦还是生活不再像从前那么单纯,或者婚姻本身让人恐惧,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反正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冷战了几天,就分手了。我现在想想,也许是我们真的走到头了,否则这么点小事何至于断送5年多的感情?记得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他表姐给我们俩看手相,算出来的结果是我们俩不适合在一起,我当时付之一笑,现在想来也许是命中注定。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情绪特低落,一想到与他在一起的日子就伤心。但伤心归伤心,也没想过主动去找他,也许在那时看来还有大把的机会。时间长了,就真的不再想他。之后,我过了一段特别自由自在、轻松随意的日子。单身了,反而与朋友相处得更好,其中不乏异性朋友。他们会时不时地送束鲜花或相邀出去玩,说实话,这也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玩的过程中,很放松,也很放纵,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只是,回到家,一个人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容颜,内心的孤寂与心酸没人能体会。

    很快我就“奔三”了,自由的生活,没有合适的对象,最急的是父母。他们差不多动员了所有的人际资源为我找对象,有时候一个星期就被家人拉着去相三次亲。见过面的很多男士在外人看来条件非常不错,名牌大学的博士、大牌律师等都有。只是,我觉得自己是个生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人,对爱情和婚姻不像父母那代人,嫁个丈夫就为了穿衣吃饭,也不像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开放和随意,只管曾经拥有不管天长地久。对爱情,我赋予了更多的理想因素,更注重双方感情的交融,能“谈得来”。所以,我还是“美丽地”单身着。

    单身的烦恼不止这些,有时候别人会把你当特殊人物看——说着半截话看见你在场突然不说了,让你特别难受。纯粹的单身生活并不可怕,我有自己的房子,有足够自己支配的收入,也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最让我害怕的是那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还有每次回家父母焦急的眼光,像欠了他们很多似的。

    我不敢奢望以后就一定能找个非常合适的人,一切还得看缘分。

    ●专家说法
    冲破传统择偶观念 白领不一定嫁白领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杜立捷

    目前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法国选择不结婚的人口比例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1/4,大家都非常尊重个人对婚姻的选择,很少有人会因为自己选择了单身而受到别人的指责。多元化的家庭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人在婚恋观中一般讲究“甲男乙女、乙男丙女”,男性往下找,女性往上找。结果最不好择偶的是甲女和丁男。这就是大城市中优秀的知识女性在婚恋上出问题的原因。在对待单身女性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提倡一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把选择单身还是结婚看成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不管她们是不得已还是自愿选择单身,都应该予以理解和尊重;给大龄单身白领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否则会引发她们的心理焦虑和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对于如何面对择偶难的问题,大龄单身白领女性首先应该调整好心态,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那样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大龄单身白领女性也要冲破传统的择偶观,改变“小鸟依人”的婚恋观,如果碰到真心喜欢你的人,也不妨选择蓝领做伴侣。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实习生 贺琤 本报记者 杨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