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看好战后重建商机 义乌商人抢滩伊拉克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中国小商品城经商的王先生前两天异常忙碌,他和家人正在将10来个货柜的拖鞋发往中东。义乌小商品正在一柜又一柜地运往中东,曾一度在中东销声匿迹的义乌商人,在短暂的沉寂后,重返伊拉克。

    义乌商人素以善做生意、敢做生意而著称于世。在国际商贸城做饰品、礼品外贸的吴德荣是最早恢复伊拉克生意的义乌商人之一,他说:“伊拉克战火刚刚熄灭,我们就开始重新‘抢滩’伊拉克市场。”吴德荣与人合伙在阿联酋设了个联系点,公司的伊拉克合作伙伴也从战前的1家增加到3家。目前迪拜港口一天接到来自义乌的货物都在几十个柜到几百个柜,货柜里装的都是伊拉克人熟知的中国拖鞋、小家电和电子秤等。

    一位正在篁园市场采购商品的伊拉克商人告诉记者,伊拉克商人大多熟知义乌小商品,虽然小商品目前尚无法直接运抵伊拉克港口,但不少土耳其人和印度人将这些货物先运抵中东,再通过阿联酋的迪拜及土耳其转运到伊拉克。他说,中国商品价格便宜、质量又好,伊拉克人非常喜欢。

    一位参加第14届华交会的伊拉克商人表示,在美伊开战前,从义乌出口到伊拉克的商品至少可以赚30%至50%的利润,义乌市2002年对整个中东地区的贸易额达8000万美元。战后商品将更具竞争性,他本次参加华交会主要是来采购的。

    伊拉克市场有多大?刚刚参加完华交会的义乌市外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华交会前四天,中东地区的商人就从中国买走了3.96万台缝纫机、2000台电冰箱、3.1万多台洗衣机,还有200多万美元的箱包,而七天的总成交额达17269万美元。据了解,伊拉克将在2004年动用126.52亿美元的重建资金,这也预示着中国商品在中东特别是战后的伊拉克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友情提醒:

    尽管销往伊拉克的商品会有较高的利润,但伊拉克的支付问题应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专家建议,正在打点行装的义乌商人务必先解决支付问题,再行发货。不过,虽然伊拉克目前的支付情况还不理想,但企业可以要求其他国家的银行开出信用证,保证企业的支付问题。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许新云 倪燕英 王春雷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