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造无人驾驶飞机遭冷遇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虽然距离第一架国内民用无人驾驶飞机“神鹰一号”成功试飞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神鹰一号”无人驾驶飞机却只出厂一架;而已经基本研制成功的“神鹰二号”却还在苦苦寻找“试飞机场”。成功研发无人驾驶飞机的宁波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度过了一阵兴奋之后,却发现无人驾驶飞机市场的“头口水”并不好喝。该公司总工程师兼总经理干国强说,民营企业造飞机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无人驾驶飞机不是一般的商品,其研发条件要求高,并且还需要深度培育开发市场。 民企造飞机不是梦 2002年6月6日,在中国民用无人飞机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日子,由宁波一家专营纺织品的民营企业贝斯特公司自行研制的“神鹰一号Ⅱ型”民用无人驾驶飞机,在东航庄桥机场试飞成功。这一壮举开创了国内民营企业造飞机的先例,“神鹰一号Ⅱ型”无人驾驶飞机也成为我国首架民用无人驾驶飞机。 这架国内首款民用无人飞机机长只有2.5米、翼展3.4米,起飞重量仅有50公斤。别看它个子小,在遥控状态下,它可携带10公斤重的任务载荷直达3000米的高空,并以180公里的时速连续飞行4小时。预定任务完成后,它还会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安全返回。同年6月10日,贝斯特制造的“神鹰一号Ⅰ型”无人驾驶飞机也在庄桥机场试飞成功。6月25日,宁波的这两架“神鹰”在北京成功试飞。 造飞机的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公司董事长马福友是个慈城人,在香港、深圳等地闯荡多年后在宁波江北搞起纺织,继而又转到飞机制造。马福友曾乐观地认为,由于无人驾驶飞机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可用于气象监测、人工降雨、大地测量、海岸巡逻、森林防火、交通管理、地球资源勘探、高压线路故障巡视监测、城市环境监测等十多个民用领域,市场前景应该十分广阔。同时,所有操作过程都可以通过地面的计算机程序遥控,十分方便安全。马福友为此还设想过贝斯特于2003年底拥有年产无人驾驶飞机50架的能力,占有全国40%的无人驾驶飞机市场份额。 “无人机”市场遭冷遇 “神鹰一号”无人机在试飞成功后,全国范围内的订单和预约电话纷至沓来。交通部门、海事部门、气象部门都想要购买“神鹰一号”,某气象部门甚至一口气要订200架。宁波气象部门和宁波公路部门都曾来过贝斯特公司实地考察无人驾驶飞机,并有购买飞机的想法。但经过细致的咨询后,这些潜在用户却最终没有下达订单。他们发现,无人飞机根本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无人飞机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人工降雨。然而在去年全省人工降雨大行动中,浙江省政府从全国各地调来了20多架有人驾驶飞机实施人工降雨,无人飞机却没有机会施展拳脚。贝斯特的技术人员介绍说,造成贝斯特无人机“被雪藏”的原因在于缺乏与无人飞机配套的播撒干冰设备的支持。虽然从理论说,人工降雨若改用无人飞机,飞行成本只要500元/小时,并且可以随着积云层的飘移进行跟踪,还可以测出云层的反馈数据,再通过在地面的计算机遥控,自动撒播飞机所携带的碘化银,比有人驾机降雨更经济更准确更安全。但目前相关的无人遥控跟踪云层和气象监测技术都还在研发之中,无人驾驶飞机因此丧失了施展拳脚的良机。 配套研发跟不上在无人飞机的各个应用领域的情况普遍存在。如电力部门要将无人飞机用于高压线路故障巡视监测,必须要有电力无线遥控监测的成熟技术和可应用设备;海事部门要通过无人飞机监视海面上船只的动向,最高精度要求能看清读懂船只上所放书本的文字,必须安装超高倍的望远放大镜。但这些应用型的技术和设备大多数还是空白,或者还在技术攻关,贝斯特根本不可能提供,买方单位也无法提供,这就给无人飞机的市场销售出了道难题。 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发现,由于市场难以启动,现在贝斯特处境左右为难。目前他们在无人飞机上投入的研发资金已经过亿,全国各地有10多个专家前来研发,然而飞机却只出厂了一架,离赚钱还远得很,甚至连飞机制造和总装车间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公司总经理干国强无奈地表示,无人机实际应用技术和设备的缺乏是他们研发时不曾考虑到的,而这恰恰是目前困扰贝斯特打开市场的关键。 试飞场地无处寻 靠纺织起家的贝斯特,其飞机的研发场地就在贝斯特纺织公司所处的江北工业园区。记者在这个工业园区发现,紧密相连的一座座厂房根本不可能给无人机试飞的空间。无论是贝斯特的工厂,还是江北工业园区,根本就没有试飞场地和设施,为此,“神鹰一号”飞机试飞时就不得不四处寻找试飞机场。除了两次借用庄桥机场外,“神鹰一号”还到内蒙古、北京、南昌、东阳横店影视城等各地试飞以获取各类试飞数据。 “没想到找机场竟然这么难!国有飞机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试飞基地,我们却没有。”干国强总经理对于四处找机场试飞的境遇显得始料未及,“我们现在还在为‘神鹰二号’四处寻找试飞场地,但各个机场都有自己的分工,对我们的试飞要求不是很热心,所以找机场很难,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延缓了我们研发飞机的进程。” 坚定地走下去 为了破解面临的难题,贝斯特四处寻找科研单位合作以解决应用技术瓶颈。多次洽谈之后,贝斯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签订了民用无人机领域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达成“关于开发微型航空摄影勘察平台协议书”,共同开展以微型飞机为运载工具的航空摄影平台开发试验;贝斯特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在无人机测控系统进行技术合作达成协议。贝斯特希望这些合作伙伴能够尽快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渡过无人机市场拓荒期这一难关。此外,市有关部门已同意贝斯特在江北洪塘工业园三期建造一座占地约80亩的航空工业城,这个航空城将配有试飞机场等设施。但能否真正上马,还要由南京军区审批同意。 贝斯特是民用无人机市场的拓荒者,能否渡过市场销售难关是他们成为无人机真正主人的关键,而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真正说得上是占领了无人机市场的制高点。“光研发不是我们当初进入无人飞机制造领域的初衷,企业最根本的还是效益,力争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干国强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虽然目前的困难很多,但我们已经率先研发成功了无人机,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
记者殷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