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种龙井茶砍倒成林树“九溪十八涧”受威胁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然而,这幅以山、树为依托的幽静画面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当地农民为了在这里种植身价不菲的“龙井茶”,竟不断砍伐景区内的林木以拓展茶园。
不足一亩的茶园周围有11棵大树被剥皮
“九溪十八涧”内的康王坞,是一条夹倚在马鞍山和大湾山之间的山坳。2004年2月末,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一小块一小块零星茶园散落在山坡之上。
在景区附近居住了40多年的八旬老人吴大中告诉记者,过去这儿根本没有茶园,种茶是近十来年才出现的。那些不到半米高的茶树就是茶农近两年砍倒树木后种下的。吴大中说,两年前,他和九溪派出所的魏维友偶尔来到康王坞时,正遇上两名当地农民和一名外地雇工在砍伐一棵碗口大的桂花树,当场被魏维友阻止。
然而,景区内的砍伐行为并没有停止。记者看到,几块茶园略显干燥的新土上是插扦不久的茶苗,而在茶园周围则是成堆的砍枝,崎岖的山路旁留下了不少樟树、杉树、松树和冬青树的树桩。在一块不足1亩的茶园周围,有11棵大树被剥皮、3棵大树被砍倒,一些树上还留着新鲜的刀痕。
魏维友告诉记者,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为了能让茶树长得好、产茶多,茶农便砍去周围的大树,或将大树剥皮让其自行死亡。
这些被剥皮和砍倒的树最大的直径有40厘米,最小的也有10多厘米,吴大中老人抚摸着一棵濒死的大树说:“这儿的树长这么大不容易,没有几十年,哪儿能长这么粗!”
记者看到,许多茶园旁的树木都被砍去了枝杈和树叶,只留下一顶高高的树冠。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干,照在刚刚长出嫩芽的茶树上。
遭伐林区是盛产西湖龙井的“宝地”
西湖龙井素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它的盛名使它成为人们大力追捧的对象。杭州茶叶市场的茶商得意地说,虽然现在还没到新茶上市,但许多心急的客人已经来催,往年常常是茶还在锅里炒,客人就等在一边了。
由于产量有限,产于杭州西湖山区内的龙井便成了“稀缺商品”,近年来价格逐年攀升。早春龙井一般能卖到1500元上下,如果把清明前的第一道龙井拿到杭州城里拍卖,还能卖出5000元至上万元的高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遭到砍伐的这片林区,正是盛产西湖龙井的“宝地”。根据2001年7月实施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九溪十八涧景区内的康王坞正位于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内,从地图上看,遭到砍伐的林区正位于一级保护区的中心。
当地农民对这块林地的种植条件赞不绝口:这里土质好、阳光足、雨露多,种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位村民顺口冒出一句:这个地方没多少人来,查的人少,谁也管不到。
正是受西湖龙井不菲身价的吸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湖风景区内就出现了农民毁林种植“龙井茶”的现象。根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统计,近十年来共有百余亩林地遭到蚕食。
十万元罚单吓不倒毁林种茶人
“龙井茶”的种植成本其实不高,但平均每亩地一年却能产出四万元左右的茶叶。知情者告诉记者,当地农民毁林种茶,并非是没活干日子过不下去了,而是因为种茶的收益实在太好。杨梅岭村的一位翁姓村民也说,村里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在家里种茶叶,多收一两斤茶就抵得上在外面干一年。
高额的利润令毁林种茶现象屡禁不绝。1998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执法活动,拔去了当地许多非法种植的茶树,并在这些山地上种上了价值两万多元的树苗,结果没过多久,这些树苗又被当地农民拔去,种上了茶苗。2003年底,杭州市有关部门曾对当地毁林的农民开出了十万元的高额罚单,但不久以后,这里的山林依然遭到毁坏。
由于砍树种茶太辛苦,同时也为了逃避惩罚,现在西湖景区内已很少有当地农民自己去种茶,他们大都雇佣廉价的外地民工,在景区内砍树种茶。执法部门指出,即使找到了雇主,以种茶为目的所砍伐的林木也往往够不上刑事立案的标准,起不到威慑作用。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外地民工看到干这个赚钱容易,便也开始自行砍树,然后以每亩2000至3000元不等的价格,将平整后的土地“卖”给当地农民。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坚平认为,原生林一旦变成茶树林,其物种的多样性及固土、净化空气等种种强大功能将被大大削弱。西湖龙井的生长有赖于自然环境,为了保护西湖风景,同时也为了保护西湖龙井,必须给予毁林种茶者应有的惩罚,处理几个人,教育一群人。他说,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谋私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景区内毁林种茶的现象也就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记者 朱立毅 徐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