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明天,我们也会老!农村老人生存状态调查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绍兴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60万,其中93%左右的老人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主要方式

  
目前绍兴市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城市,需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为40%左右,而农村则高达90%以上。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许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来源表示了担忧。

    “我和老伴都没有劳保,儿子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越城区皋埠镇一位姓孟的花甲老人告诉记者,他最怕就是有一天自己做不动了,到时候“坐吃山空”,那该怎么办?据了解,孟老汉以前一直以打短工为生,但老伴晚年多病,他的生活担子更重了,这几天,老人为挣每天15元的小工钱,还在帮邻居建房挑砖头。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反常”现象,目前全市五保老人达5027人,全市114所敬老院、老年公寓计4994个床位分布在各个乡镇,但实际入住率不到50%,仅为2397人,许多五保老人宁愿住在家里,也不肯“掉价”住到各方面条件更好的敬老院。

    3月15日,记者在环境幽静明亮的敬老院见到了花甲老人严大良。严大良是越城区皋埠镇东横山村的一位老农,因右手有残疾,这不仅耽搁了他的终身大事,就连生活也一直很困难,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当地一家福利厂收留了他,可没过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让他再也无法胜任厂里的门卫工作,只好回了家。可每月不到100元的各种补助使他的生活十分潦倒,就在这时,村镇伸出援手,严大良才于去年年关搬入了皋埠敬老院。

    皋埠镇是越城区经济比较富裕的一个乡镇,它在全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镇民政办的朱大兴告诉记者,从生活状况上看,皋埠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无依无靠,有政府供养,像严大良这样的五保户,他的衣食住行基本是由镇里贴大头,村里再凑一点一并负担的;第二种是年老体衰,依靠子女;第三种是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他们中大多拥有一技之长,有的经商开店,有的种花养鱼,最不济的仍在种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五保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水涨船高”。一项由市民政局调查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各种生活待遇超过当地乡镇农民年人均收入的60%,与此同时,他们家庭生活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已相当普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目前老年人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要求。

    绍兴县漓渚镇三社村的王老汉前一阵子和老伴在大儿子的安排下去了一趟苏州,“真的开心!要是经常有这样的机会那该多好!”老人告诉记者,子女们平时都忙于经营生意,难得回家。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农村约有九成以上的子女对父母缺少精神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方的隔阂。由于精神生活有“空白点”,一些农村老人感到不幸福,还有不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

    影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3个节点

  
记者发现,影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而言,身体健康是“硬道理”。上虞东关街道的施国良老人平时因病常求医问药,加上无经济来源,老人常常为生病犯愁。“不花钱就是挣钞票!”在农村,老人身体健康,“进”可以赚钱谋生,为儿女、为家庭、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退”可以除病消灾,免除可能给儿女、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

    2.家庭和睦与否。“我儿子不太孝顺,我花的零花铜钿都是念佛挣来的!”说起两个儿子,一位姓吴的老太抑制不住忿忿的心情。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不多的老年人常被子女“看不起”,为避免口角纠纷,一些老人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生活对他们来说只有沉重,没有多少快乐可言。

    3.养老收入多寡。对农村老年人来说,经济收入决定生活质量。据市老龄委办公室有关统计表明,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生活状况明显好于无经济收入的同龄老人,这部分老人与子女的关系也大多较融洽,家庭矛盾较少。反之,无经济收入的老人不仅生活质量较差,而且与子女关系平淡,甚至纠纷不断。

    除上述原因之外,农村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性格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海宁“2·15”特大火灾引发的反思

  
海宁“2·15”特大火灾,40位遇难者平均年龄高达72岁。事故调查表明,迷信活动中的不慎,是这起灾难的罪魁祸首。市老龄委办公室赵云牛主任认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匆匆离去的40名老年妇女,大多家境殷实,子孙满堂,本不该发生这样的事。“‘老汉埋头打牌搓麻将,老妇念经烧香忙’,也是全市一些农村老人业余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不少老年妇女基本把‘烧香念经拜佛’当作日常生活中唯一的精神寄托。”绍兴县马鞍镇一位沈姓妇女说:“对于老母亲的这点‘爱好’,也管不了。有时劝劝她,还要被她骂。”一些农村基层村干部向记者反映,尽管许多村设立了老年活动室,但活动室不少成了老大爷们“小搞搞”的场所。

    这些年来,绍兴市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建造了图书馆、电影院以及主题广场等许多文化设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据介绍,目前居住在城里的老年人不少也是从农村上来的,进城之前他们也多是迷信活动或“小搞搞”的参与者,但到了城里因为能享受城镇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的便利,就很少去参加迷信等活动了。

    加快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这几年,绍兴市陆续推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好制度。如绍兴县把赡养老人一项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最具分量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上虞市在巩固家庭养老基础上,通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形式,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得到赡养的权利。今年初,上虞、诸暨两市还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制度试点,这项制度明年起将进一步在全市推广。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关键是要解决养老问题。目前全市农村虽然已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部分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农民也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但在家庭养老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形式的情况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需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而面向广大农村,关乎农村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不仅养老保险基金的覆盖面不广,而且养老保险的力度也不够。

    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低,可拥有的社会保障资源少。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农村老人靠子女赡养。他们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让给了子女,眼下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村老人没有经济来源,他们很少有剩余的钱参加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这使得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总体低于平均生活水平之下。


来源: 绍兴晚报  作者: 记者 金国炳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