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让外来员工“强”起来
□见习记者 梁文汇
财富观:民营企业考虑经济效益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不能忘了那些还不富裕的人。对于个人来说,做个有钱的老板不是目的,只有心忧天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为社会所认同。
困难群众不是包袱
“民工是创造财富的‘主力军’。”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一直对自己企业的员工尊敬有加。
正泰集团的任何一个员工都不会忘记这件事:两年前,正泰集团里有位西部来的员工,把自己的妹妹、妹夫也介绍到温州打工。妹妹生小孩时胎儿不幸夭折。这位员工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索赔。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向这位外地人施加压力。南存辉得知此事后,不惜取消重要的商务活动,亲自出面与医院谈判,为员工的妹妹争得了应有的赔偿。
正泰集团作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为社会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南存辉说,对于困难群众,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想办法,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投入资金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然贫富差距就会拉得太大,影响社会稳定,最终企业家的投资也会化为乌有。
对于“困难群众是包袱”的说法,南存辉不以为然。他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正是由于目前8000万进城农民工的存在,企业才能因劳动力资源的丰富而获得快速的发展。
给他们更多的知识
“我关心他们口袋里的钱增加没有,更关心他们脑袋里的知识增多没有。”
对于这些来温务工的员工,南存辉不止简单地给他们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他更注重对他们的培训。
他很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正泰集团的培训,很多刚进企业时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技能和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有的成为企业的股东,有的学会了自立门户的本领。
用制度保障困难群众
“关注困难群众不仅要靠善心,还要靠制度。”
南存辉说,民营企业考虑经济效益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不能忘了那些还不富裕的人。
正泰集团在支持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始终走在前头。早在2001年,他们就在浙江的民营企业中带头给全体员工办理了社会保险,这意味着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从过去一年的100多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
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
继承财富继承责任
□本报记者 章卉
财富观: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是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继承财富、继承责任,走得更好、更远。
2003年11月底美国《时代》杂志和美国世界新闻网评出“200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上榜的名单中,鲁伟鼎这三个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可若提起他的父亲鲁冠球,可能少有人不知道。如今,鲁伟鼎已经接过父亲鲁冠球的接力棒,执掌万向集团。
虎子守天下
中国民营企业交接班的浪潮正悄悄袭来。中国上一代创业者大多发迹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他们在40岁左右起步,现在已60岁上下,开始寻找自己的接班人。鲁伟鼎也这样被推向了万向集团总裁的位置。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鲁伟鼎早早就进入了万向集团,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转。21岁始任集团副总裁,23岁即独当一面,5年后他到美国读书,现任集团总裁。
当有人问及鲁冠球为什么选择自己的儿子,鲁冠球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我现在选好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作出贡献;我可能会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不说“不可能”
在鲁伟鼎的眼里,自己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创业者。他认为自己福气很好,虽然第二代面临的压力与第一代不同,但有一点感觉可能会相似:“我的前辈告诉我,我自己也这样觉得,要量力而行,但同时千万不要跟自己说不可能。”
近来,万向投资在资本市场频频露脸。先是万向钱潮成为华冠科技的第二大股东,2000年底更谋取陕西金叶。2001年12月,万向投资成为承德露露第二大股东。
而万向投资的实际掌舵人,就是鲁伟鼎。由于万向投资这些年来的不俗表现,一些证券界人士认为其驾驭资本市场的能力已超过父亲鲁冠球。
小鲁接了老鲁的班,也“继承”了老鲁的影响力。鲁伟鼎热心公益事业,经他之手捐款累计达3000多万元。
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
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本报记者 秦正长
财富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富体现了个人价值。老板只关注自己的财富,而企业家更注重对社会的奉献。对企业家而言,财富代表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说实话,现在挣再多的钱,对我个人而言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你的财富与你奋斗的事业紧密相连,创造世界级的名牌,实现回报社会最大化。”
王振滔有一个“富与贵”的理论:个人富跟贵完全不一样。富很容易,暴发户万元户,一下就实现了;贵就很不容易,平时要有积累,凭自身的素质去修养。这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分。
他认为这个区别比较大。老板比较狭窄,仅仅考虑到自己,为了目前的利益,为了温饱,为了享受。企业家就不一样,有一种奉献的精神,要通过自己的企业建设民族工业,创建国际品牌;有一种眼光,给社会以关注和回报。老板可以用身价多少来衡量,而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却无法衡量,如果没有对社会的贡献,他的价值就不存在。
以前,有人问王振滔什么是处理财富的最好方式,他回答是捐赠出去,成立慈善基金。但是现在的王振滔找到了更多的办法,如用资金去带动一些有头脑有想法的创业者,共同走向富裕。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他认为奥康在重庆璧山投资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就是这个想法的具体实践,因为它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可估量。
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宗庆后:
财富也有品质高下
□本报记者 秦正长
财富观:同样是财富,也有清浊之分,也有品质高下。对于近来在媒体上讨论得很热烈的“资本原罪”、“诚信”、“富豪落马”等现象,宗庆后是这样看的: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理性、进取、诚信与奉献,从而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能够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富道德和伦理体系,我觉得有些人认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缺乏基本的财富道德观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宗庆后认为,社会应该提倡和鼓励勤劳致富、诚信致富,坚决反对以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聚敛财富,应全面端正社会的财富观念。
此外,有些人富了之后就开始进行炫耀型消费,甚至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消费。宗庆后觉得,他们缺乏对社会奉献的内在动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绝不应该把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挥霍,当作追求财富的终极目的;而应该超越财富本身,树立理性的财富价值观,将个人财富的积累,看作是社会对自己事业成功的肯定和奖赏,并最终将财富用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升自己财富的内在品质。
宗庆后说,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与爱护;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企业家的称号。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
依法纳税让财富更值得骄傲
□见习记者 梁文汇
财富观:企业发展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关键是多交税,这是企业最大的责任。从1981年杭州江干区的一家村办小厂起步,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企业完成了巨大的财富积累。截至2003年底,西子联合控股公司总资产达到34.26亿元,销售收入23.18亿,比上年增长40%;上交税金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
这其中让西子联合控股公司董事长王水福引以为豪的是,公司上交税金的年增长率远远地超过了销售产值的年增长率:
2001年纳税1.6亿元,名列全省纳税大户第12位,获杭州市非公经济“纳税状元”称号;2002年实现利税突破3.5个亿,上交税金列浙江省企业第18位;2003年上交税金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6.32%。
“企业一定要依法纳税,企业发展所取得的财富来源于社会,要回报社会,我觉得纳税很光荣。”这就是一个企业老总对于财富最最朴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