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避免“摊大饼” 鄞州农民进新村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鄞州,村容村貌却长期让人不敢恭维 ●农民突破行政区划向新村集聚,不但住房变得漂漂亮亮,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增收渠道 ●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考虑农民负担能力,真正做到“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告别“有新房无新村”旧貌
藕池,陈婆渡,东兴……驱车行驶在浙江宁波鄞州区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掩映在一片翠绿中的农民新村一一从车窗前闪过。
“瞧我们新村,房前屋后红花绿树,楼上楼下装潢考究,哪一点比城里的新村差!”下应街道湾底村村民周贤成道出鄞州农民的自豪。
新村这个名词,如今频频出现在鄞州农民口中。
鄞州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去年人均GDP达3725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然而,以往的村容村貌却让人不敢恭维:新房不少,但村庄布局零乱分散,基础设施滞后,环境卫生脏乱,“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突出。
“为富裕起来的农民创造一个整洁幽雅的生活环境!”2001年,随着区委、区政府这个响亮口号的提出,鄞州拉开“环境整治年”的序幕。次年,又迎来“生态绿化年”。两年共投入3.7亿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为期5年、逾300亿元的“新鄞州工程”全面启动,第一仗就是“居者有新舍、村庄有新貌、城镇有新形”的新村建设。到年底,拆迁旧村80.3万平方米,建成9147套、110万平方米新村住宅。
分管三农工作的副区长陈振国历数10余条新村建设效应: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三产发展解决农民就业,推进城市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今年,鄞州计划投入30多亿元,再拆旧村200万平方米,建新村320万平方米。到2005年,将基本完成新城区、工业园区、城镇建成区、市区周边村的改造。到2007年,完成重点平原村庄整理和部分山区村的整体迁移。
三种建设模式分类推进
村庄建设事关农民切身利益,首先要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鄞州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想方设法减轻农民负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由政府贴资160元,并建一批经济适用房安置低保户。在建设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拆迁式改建。主干道路沿线村和中心城区、工业园区、近郊地区、各镇建成区及周边的村,采取类似城市旧城改造的形式,整体拆迁,集中建设一批都市型小区,统一安置。目前,鄞州中心区范围内的东兴、东裕等新村,均采取这种模式建成。
集聚式改建。这是鄞州新村建设主要模式,其特点是突破行政区域界限,选择基础较好的中心村,按小城镇建设要求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委托建设,让有条件或建房愿望较迫切的农民向集镇、中心村集聚。新村内建有多层、联排别墅和大小套型供农户选择,配套设施可与城市小区毗美。横街镇的规划新村“锦绣桃源”一期将建800套房子,已有1500多户村民踊跃预订,他们来自全镇47个行政村。
移民式改建。通过整村迁移或分散落户的办法,引导相对贫困的山区农户到山外建房安居,向平原城镇集聚,旧村退宅还耕还林,每亩新增耕地补助2.2万元造田费。由4个山区乡镇并成的章水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其中原杖锡乡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曾是宁波市海拔最高的乡。为安置章水镇的山区移民,区政府在交通便捷的鄞江镇和洞桥镇之间规划建设新村,计划安置千户农户。这个新村毗邻工业园区,农户下山后的就业出路也可迎刃而解。
科学规划避免“摊大饼”
钟公庙街道陈婆渡村的562户农户分散在7个自然村。在建的新村有公寓楼,也有小高层,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绿化率达到42.1%,不仅能安置全村农户,还可以吸纳外村农户,占地面积却比原先减少5万多平方米。
突破行政区域,打破村界镇界,集聚人口,节约土地,是鄞州新村建设的显著特点。全区622个行政村的1500多个自然村,被重新规划为75个新村建设点。
规划在鄞州新村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区新村建设办公室主任钱孝平笑称:“我管新村(建设),规划管我,我说话不如规划管用。”
为确保科学规划,鄞州专门建有“设计库”和“专家库”。“设计库”里的10余家设计单位,从省内外众多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中筛选而来。“专家库”中的数十位专家,来自浙江省内外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部门。每个新村建设设计方案,均先向“设计库”中的各家设计单位公开招标,然后再组织相关人员公开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凸现严谨公正。前不久,东吴镇举行新村方案评选会。邀请的评审员有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的专家,有区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也有村民代表。几家设计单位代表介绍了设计创意后,接受评审员的提问。两位村民代表毫不客气,提问直接实在,让专家频频点头。设计单位代表退场后,评审员先对各套方案点评,再分头打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选出优胜方案。整个过程未见领导拍板。几家落选的设计单位代表心悦诚服。
来源: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作者:
徐锦庚 孙晓青 严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