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4月8日消息:温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新一轮区域性开放型经济竞争,温州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讲究发展策略,实行错位竞争,靠特色赢得持久的吸引力和独特的竞争力。
市长刘奇作开放型经济工作报告。市人大党组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正德,市政协主席蒋云峰,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德康出席会议。副市长陈宏峰主持会议。
去年,全市的开放型经济工作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全市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4.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4个,比上年增长40%;合同利用外资2.95亿美元,增长243%,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49.2%;新批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784万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691万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6个;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相继取得了美国低压电器337调查案、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的胜利。但从横向比较看,温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引进外资还相当落后,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今年对外开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任务目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把温州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把体制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把特色经济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高温州对外开放水平。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3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67%;全年新批境外项目58个,境外机构带动出口额4亿美元。
李强说,我们温州的土地、矿产、能源等要素资源比较贫乏,从某种角度讲,我们的经济是一种“两头在外”经济,是一种“走出去”经济。在我们原有的机制体制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下,温州要建设“一港三城”,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主动,保持全市今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更加重视利用市内外、国内外的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统筹发展的高度,用全球的战略眼光来筹划我市的长远发展,把开放型经济发展摆到非常突出的位置。
李强强调,温州要在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走错位竞争特色取胜路子。在这方面,温州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一定优势的。比如,温州人就是我们最重要、最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200万在外温州人的优势,在拓展市场、招商引资、沟通信息等方面发挥其作用。比如,民营企业是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更好地组织这支力量,应该会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一个增长极。再比如,服务业比较发达是温州的一个特色。温州消费水平较高,对外资有比较强的吸引力。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把服务业作为全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个亮点来抓,争取引进更多的世界知名服务企业和跨国大公司。另外,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我们市场需求非常大,应该成为全市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领域。
李强还要求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这方面,特别要花大力气抓紧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招商引资创造基础条件。在抓好开放型经济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注意从机制和制度层面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刘奇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扎实实做好今年对外开放各项工作。一是花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二是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四是不断健全网络和机制,增强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
会议还表彰了2003年度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市政府同各县(市、区)签订了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的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