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与远古动物面对面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dongwu 14.jpg

    澄江帽天山动物群化石的发现曾经轰动世界,从这座化石宝库里“爬游”出来的每一只古虫都是宝贝。这块珍稀的元虫化石,长约21厘米,看似一只大蝌蚪,已历经5.3亿年的沧桑。

        

dongwu 2.jpg
 秀美、深邃的澄江积淀着一幅远古的绚丽图景

   2月份,笔者两次见到陈均远研究员。第一次是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他中午刚从云南返回单位,晚上便应约与我们聊了2个小时,次日上午又利用多媒体演示,给我们讲了2个小时。初次见面,陈均远似乎言语不多,但只要讲到澄江动物群,他就口若悬河。第二次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出席国家科技奖励大会。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荣获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有3位,陈均远排名第一。

    陈均远,1939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此后多年,他并没搞古生物学研究,先是为祖国建设找过油田,后来又被抽去搞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四清”,差点告别科研,成为政工干部。后来又搞过全球年代地层系统与全球界线层型研究,找过“金钉子”。直到1987年,他才开始从事澄江动物群研究。

    陈均远自嘲说:“我这个人不安分,总是在不断重新定位。”对于陈均远来说,正是不断地求新求变,使他转到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领域。

    1984年7月1日,我国科学家侯先光在云南省澄江帽天山下寒武纪帽天山页岩发现了距今5.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为科学家深入探索寒武纪大爆发提供又一有力证据,震惊了国际古生物界,也深深地吸引着陈均远。他几近痴迷,此后便常年“蹲守”云南,采集化石,分析化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999年,陈均远和他的学生黄迪颖在昆明西山海口下寒武纪帽天山页岩采集到300余块海口虫化石,系统分支生物学研究表明,海口虫是一个处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中间类型生物。此后,他们继续深入观察海口虫化石,对脊椎动物的起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提出神经脊椎动物的概念,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

    2002年,陈均远和黄迪颖又研究发现了距今5.3亿年的毛颚类动物化石,将毛颚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约2亿年,为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是现代生物多样性和动物基本体制起源的起点这一科学推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现在,陈均远把云南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和夫人长住在澄江。依靠来自各方面的资助,他在风景秀丽的抚仙湖畔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作室,令前来考察的国内外学者羡慕不已。

    “科学家没有上下班,也不会失业。”尽管陈均远已年过花甲,但每天要工作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往往凌晨1点才入睡,周末以及包括春节在内的节假日也不休息。最近,他在撰写《动物世界黎明和寒武纪大爆发》一书,书稿里有600余幅图片,其中100多幅是他和助手用计算机制作的。今后他还打算把生命进化的壮阔图景以三维动画重现出来。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 夏德喜 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