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世纪老人的慈善情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如果不是诸暨上江东社区居委会干部给隐居城区江东一隅达20年之久,刚过101岁生日的周大元老人祝贺生日,人们也许还不会发现他这么多年来做过数不清的善事义举,那块挂在老人起居室墙壁上写有“捐资筑路,功垂千秋”的金色匾额,似乎向人们默默诉述着主人慈善为怀,奉献爱心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则益寿,这一古训用在周大元老人身上是最为恰当的了。据他身边做了13年保姆的王小文说,周老伯每年正常开销的生活费往往有一部分提前送给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困难人家,她常担心来日的生活怎么过?而周老伯对此事轻描淡写,笑呵呵地对她说,一把老骨头节约一点不就行了?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以自己的节省来换取他人的安乐,善莫大焉,如不积善行德,他这老命早已不知去了。
 
    “我1904年3月1日出生于江藻镇周家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丧父,母改嫁,从此过上非人般的生活,只进过几天学堂,放牛、打油、拉车、种田、拉纤,苦活样样都干过,又饱受连年战乱之苦,旧社会百姓悲惨的生活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说起经历,周大元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十分健谈,思路清晰,一点看不出百岁老人老态龙钟的样子。他1928年结婚后生有两子,1938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诸暨,周大元全家4口人逃难至市区鸬鹚湾村时,9岁的大儿子不幸被炸死。为供养小儿子周知其读书,周大元辛苦劳作。天资聪颖的周知其终于不负父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成后赴香港从事建筑业。后来周大元的3个孙子都学有出息,现在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工作。二十年前,周知其花了一万多元钱替父母在江东买了一套小型住房。 

    有儿孙们寄来可观的生活费,周大元在家安享晚年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生活一向节俭的周大元夫妇来说,首先考虑的是日益积攒起来的家财如何花销?这对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人从骨子里深刻体会到周围还有一部分人因天灾人祸生活还比较贫困,处境还比较艰辛,恻隐之心自然而然从老人心底滋生出来,从那时起,周大元节衣缩食,深居简出,开始了漫长的慈善捐助之路,济困助难成为他一种生命的寄托,人也越活越健朗。第一笔捐给村自来水厂1.3万元到目前时常资助困难家庭,周大元前后捐资达百万元,几乎用去了所有积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建造自来水厂还是件新鲜事。江藻镇周家埠村地势低落,村民饮用水因水质问题而发生困难,渴望有朝一日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洁净的自来水。然而,村级经济薄弱的村子还拿不出10万元资金,这可愁煞了村干部一班人。这事很快被周大元知道了,他家里刚好有一笔积蓄,来不及与老伴商量,急匆匆地向村里捐出了1.3万元生活费。他回忆道,那年月“万元户”是非常稀奇的,他清晰地记得,当时1万元钱可派上大用场,相当于装了一只电话机后还可买一只日本产的空调。 

    后来,诸湄公路拓宽改造,周大元又率先站出来为政府分忧,捐献了1万元人民币。他是全市年纪最大而捐款最多的一位,义举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专门派人送上一块纪念匾。家乡要造大桥,老人自然又表心意,捐资500元,博得村民的一片赞叹,大家都十分敬重他,年轻辈爱叫他“周公公”,把老人当作爱家乡的楷模。 

    10多年来,周大元老人虽然很少出门,与外界接触少了,但也依然关心周围的世界,关心生活困难的人家,只要他知道哪一户人家生计艰难或遭到什么灾祸,老人就总会无偿地捐出一笔,而且往往在万元以上。村里有一户人家负债累累,儿子三十好几尚找不到媳妇,一家人整日闷闷不乐,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周大元得知情况后,不但主动为这位老龄青年做媒,四处托人牵线,而且无偿送了2万多元钱。他的善举在当地及邻村被传为佳话。周大元风趣地告诉笔者,做“月下老人”是件美事,成人之美比什么都快乐,他已记不清为多少大龄男子做了“月下老人”。
 
    作为耄耋老人,周大元自然也格外关心老年事业。邻村成立老年协会或举办什么活动,他总要积极去赶“热闹”。赵家埠等村庆贺老协会成立,周大元特地送上1000元表示支持。至今他为七八个村送上捐款1万余元,周大元从未提过什么要求,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邻近八村铺路造桥,这些年周大元累计捐款不下30万元。周大元老人说,子孙们给他的赡养费积累下来至少有7位数了,他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都捐献出去了就是一生快乐。老人还说,上江东社区干部的时常照料关心,感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自己更应该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睡的是一张普通不过的木板床,盖的是一床用了十多年薄薄的丝棉被,穿的是一双多年的棉布鞋,连保姆一粒掉在桌上的饭粒也要捡起来吃,这就是周大元老人简单而朴实的生活。


来源: 诸暨日报  作者: 曹全达 陈文华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