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15岁少年为养家赶海7年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就读于乐清市雁荡镇第四小学,今年15岁的王鹏,为照顾父母,帮弟弟治病,8岁时便下海捞作,7年来从没间断过。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没有笑过

    雁荡镇第四小学坐落在西门岛上的西门村,一群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学生,等下课铃一响,野鸟般地欢呼着离开校门……校门口出现一名身材矮小、双目无神的学生。他就是今年读三年级的王辉,在等哥哥王鹏一起回家。王辉说,他哥哥对他的好无法形容,没有哥哥,可能就没有现在的他。

    15岁的王鹏显得格外成熟,虽然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但每说一句话都带一种沧桑感。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一直没有笑过。

    王鹏拉着弟弟的手,把记者领到岙里村自己家门口停步不前。他指了指一座用石块砌成的小屋说:“这就是我家,全村最差的。家里很脏,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说完,站在旁边一声不响。记者不断追问,他终于断断续续地回忆起下海捞作的经历。

    半夜起来下海捞作

    1998年,王鹏8岁。那年,本来就身体不好的母亲突然病了,每天往医院跑,买回来很多药。这时,一直皮包骨头的王辉也开始咳嗽,发烧不退。医生说王辉心脏不好,建议送大医院。但家庭实在困难,父母只有搞些草药给王辉吃。

    西门岛上的村民,主要靠下海捞作赚钱。王鹏的父亲王伯祥虽然出身海岛,但一沾到海水,皮肉就会腐烂。为养活这个家,8岁的王鹏毅然背起鱼篓,第一次下海赚了32元,但手脚都被螃蟹咬出了血。

    下海捞作要等到潮落时,王鹏成了观潮者,等到潮落时便飞快地向大海跑去。有时潮落时已是黑夜,赶潮者得在半夜起来。王鹏说,第一次夜里下海,是瞒着父母的,海边只有他一个人影,在暗淡的手提灯下来回晃动。阵阵海风使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越想越怕的他,抓了一只螃蟹便逃回家了。后来父母知道了,哭着叫他以后半夜里千万别下海。

    比他小3岁的王辉懂事了,知道哥哥是为了他下海。每当王鹏白天下海时,他便帮哥哥提鱼篓,夜里知道哥哥起来,他就跟着到海边提灯。不管哥哥有多少个不愿意,王辉都死死地跟着。于是在半夜的海边,经常会看到两个小小的人影,伴着灯影,在沙滩上一晃晃的。

    一定要读书,做个有文化的人

    王鹏的脚从小被严重冻伤,冬天下海时,双脚立即红肿起来,连鞋都穿不进去。所以,他又学会了钓鱼,当双脚肿得不能下海时,就带着弟弟去钓鱼,不管烈日当空,或是寒风刺骨。村民都说,王鹏这孩子真是个硬骨头,大冬天,手裂开了,耳朵肿起来了,但他从不向家人说一声苦。

    现读五年级的王鹏,学习非常认真。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能步父母没文化的后尘。随着课目增加,现在的王鹏白天基本已没时间下海了。他每天下午回家要马上做作业,然后准备渔具,夜里什么时候落潮,就什么时候下海。

    才15岁就顶着两个黑眼圈的王鹏说,由于多年来夜里下海,睡眠严重不足,但看到弟弟被病魔缠得有气无力的样子,一下子又来了精神,一点睡意都没有,“不管多累,我一定要下海,要养这个家,要攒够弟弟的医疗费。”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温州晚报 周志坚 朱琼洁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