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诸暨“贡缎”在尼日利亚遭遇风暴
www.zjol.com.cn  2004年04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诸暨数以千计的贡缎生产者的眼里,万里之遥的尼日利亚就是维系他们全部利益的纽带。而如今,这条纽带眼看着就要被切断——尼日利亚政府将于6月1日起关闭首都拉各斯市“老龙城”和“金茂大厦”两个销售中国纺织品的商城,同时只允许6家交纳了巨额“保护费”的中国公司在“新龙城”销售纺织品。而在尼日利亚市场上销售的中国纺织品,90%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诸暨。因此,这一封杀令无异于刮起一场沙漠风暴。
  
  出口数量巨大
  
  4月13日,记者在诸暨贡缎协会秘书长何建强处证实了这一消息。
  
 “去年诸暨贡缎出口量多达15亿米,出口额近百亿元。一旦受到阻击,对地方经济的打击非同一般。”何建强说,一直以来,西非特别是尼日利亚、贝宁等国都是中国贡缎销售的主战场,当地90%的进口量来自诸暨。
  
  贡缎(提花布)产业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被面等丝绸产品纺织行业中分离出来的,诸暨贡缎的生产也始于这个时期。截至2002年底,诸暨贡缎产业已涉及到全市12个镇乡(街道),生产经营企业(含个体加工户)总数达1.8万多户,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拥有各类织机近6万台。
  
  贡缎为诸暨创造过滚滚利润。”据介绍,早在1994年,诸暨最大的贡缎生产企业“建培纺织”每年的出口额就达四五千万元人民币。“贡缎出口价格最高时可达14元/米。”诸暨应店街、陶朱等地因此很快出现了千家万户织贡缎的局面。量多价跌,现在,诸暨贡缎出口价格大约在五六元/米左右。
  
 “我们的低价是有原因的。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外,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也使总体成本降低。因此在很短时间内,诸暨贡缎几乎占据了西非诸国的全部市场。”何建强告诉记者。
  
  积怨由来已久
  
  
然而,诸暨贡缎在尼日利亚街头铺天盖地的同时,却对当地贡缎产业造成了致命打击。“当地300多家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在近几年内陆续倒闭。而且,由于许多诸暨企业都是在当地直接设立经销点,因此也对当地的纺织品经销商形成了致命打击。近两年来,双方为此发生的贸易摩擦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由于利益争夺,2003年5月份,尼日利亚政府就曾发出一纸封杀令,使得诸暨在尼日利亚所有的贡缎销售点全部关闭,一度形势严峻。后来,此事经中国驻尼日利亚外交参赞全力斡旋,尖锐的矛盾暂时得到平息,诸暨贡缎得以继续在西非国家贸易。
  
  不料,此事才过去仅几个月,尼日利亚方面就再次对诸暨贡缎出口设置障碍。
  
  诸暨奋起应对
  
 “尽管打击很大,但由于我们已有多年直面贸易战的经历,在应对上还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诸暨贡缎商会秘书长何建强在担心之余,也表示出了谨慎的乐观。
  
  他说,去年下半年因为贸易摩擦,诸暨贡缎在西非市场上积压严重。现在,许多贡缎出口企业已经将在尼日利亚的产品库存进行了清理,“现在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同时,诸暨贡缎过去过分依赖西非市场,但在几次贸易摩擦后,一些龙头企业已经纷纷在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如中东和欧美市场。同时,针对新的市场积极研发新品。如“国永纺织”正向床上用品拓展,“华都”等企业则投入巨资将产业链延伸到染整行业。
  
  然而要彻底改变贡缎出口的被动局面,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多年从事贡缎出口的外贸人员告诉记者,诸暨贡缎基本上没有品牌,虽然也有几家企业注册了商标,但实际上处在闲置状态。正因为品牌意识的欠缺,往往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以及产品难上档次。同时,诸暨每年15亿米贡缎的出口量,竟然没有一家染整企业,所有布料全部运往外地加工,这也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他认为,诸暨贡缎企业要真正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通道中畅通无阻,自身也确有很多功夫要加强。


来源: 天天商报  作者: 记者 何瑛儿 见习记者 曹俊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